生命的姿态
6月初参加了由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家庭治疗在学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高峰论坛。这次论坛大咖云集,为参与者呈现了一场饕餮盛宴。除了论坛在家庭治疗方面带给我更多视角、更深的思考外,大咖们呈现的生命的姿态也深深地感动着上我。
大会的前两场主题报告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报告分享者分别是86岁的约翰•贝曼和101岁的玛瑞亚•葛茉莉,他们让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了生命的伟大,也让我思考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伟大的生命。这让我再一次用心去感受另一位大咖,首都师范大学的蔺桂瑞老师。75岁的蔺老师不仅为约翰•贝曼和玛瑞亚•葛茉莉做了主持,还做了“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学校的本土化应用与发展”的主题报告。
与蔺老师初识于2017年,因为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参加了蔺老师的工作坊。持续几天的作坊,对于大家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是已经70岁的蔺老师却始终精神饱满,与学员积极互动。“死于25岁,葬于75岁。”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在步入中年以后,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甚至是生活褪去了最初的激情,只是出于习惯,日复一日地机械重复。是什么让蔺老师有如此的生命状态?在对蔺老师默默地关注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旺盛的生命力源自于热爱。蔺老师深爱着她的工作,一直致力于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推广。因为热爱,蔺老师才一直拥有激情,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对工作精益求精,工作上的成就感又不断滋润着蔺老师,让她的生命永葆青春活力。
旺盛的生命力源自于感恩。如果你关注了蔺老师的朋友圈,你会发现“感恩”在蔺老帅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她感恩助教的无私奉献,感恩儿女的孝顺,感恩先生的关爱,感恩两亲家的惦念……
旺盛的生命力源自于欣赏。“欣赏”是蔺老师朋友圈中更突出的主题。她欣赏着每一朵花开,每一枚叶绿;欣赏着两孙辈芒果和安安的点滴成长;欣赏着子女取得的成就,先生做得美食……
当我们带着“感恩”与“欣赏”去生活,就会发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就会发现“人生无处不是好时节”。当我们带着“热爱”去工作,我们便有不竭的动力与智慧,就可以不断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带着“热爱”“感恩”与“欣赏”活出自己的生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