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

2019-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_方华

      新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可心里没有一丝节日的喜悦。

      在闹市中,从繁杂拥挤的人流中,从商场里面小孩子们嚷着要买新衣服的吵闹声中,让我感受到了新年的味道。这些小孩不是正在重复着孩童时的我们吗?随着年龄增长,脑海中对年的概念也慢慢趋近于淡忘。

      在城市住久了,对年的兴趣愈来愈来乏味,城里人过年比乡下丰盛、奢侈,但总缺少些年味。记得儿时在家乡过年的味道太浓了,浓的叫人陶醉,巴不得天天过年。应该确切的说是自打记事时起,在那个时代、那个年月、那个光景的春节,我才始终认为那才是正宗的过年,那样的体验、那样的感知才是儿时永难磨灭的年味。

      过年是什么?是穿新衣,是吃好的,是放鞭炮,是给大人拜年讨压岁钱,还有贴对联,挂年画,画窗花,剪纸花等等活动。由于平时居家过日子都是咋样节省咋样来过,平时很少割肉吃,只是到了过节过年才动动荤,所以孩子都期盼过年快点来到,因为吃穿用到过年时都全面改善,所以年味自然就会浓郁。

  妈妈说,过了腊八,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平时舍不得花的钱,这个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买年货。老人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何况是农历新年呢。

        记得每到年关,大扫除是必须的,把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搬到院子,进行仡佬拐角的收拾挪腾和清除屋子,说来也怪,还是那些个旧家具,经过这么一折腾,重新摆放一下,稍微动一下位置和方向,就会给人一个全新的舒服效果。临近大年三十,家家门框都会帖上大红春联。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村寨里家家户户就会烧腊肉,空气中弥漫着极浓的腊肉香味,直叫人唏嘘地流“哈水”。天黑前,父亲首先开始烧腊猪蹄,炒腊肉。等饭熟时,父亲就带我先去山上,来到祖先的坟前祭拜,用事先准备好的食品、烟酒和祭品,在坟头摆好祭品跪拜敬纸。首先给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亲人敬纸上坟,然后在给同族的祖先敬纸(上坟就是请已故的先人们回家过年,本来是流传的习俗,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纪念和寄托)。拜完祖先后再回到家,等到母亲把所有的佳肴摆上桌,摘掉围裙时,兴奋以久的我才会安静下来,眼睛地盯着笑眯眯的脸,一家人坐在小方桌边,这就意味着我们家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了,那是一年来全家人最美好的一顿美味,那丰盛的菜肴、堆满果蓝的糖果和那一张张溢满幸福愉悦的笑脸。饭后,一家人坐在火炉边看春晚,说说笑笑,吃着糖果,那是无比的幸福。深夜,父亲总是叫我和母亲先睡,然后他就看着电视守夜。到了凌晨12点,在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整个村寨那“砰砰砰”爆竹声响起时,睡得朦朦胧胧的我都会给惊醒,然后看那满天的烟花把夜空给照亮,心中就会泛起一股甜美,这也是儿时过年的美好年味之一。

      每年的大年初一,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也许是过于兴奋吧,我都会早早的醒来。穿好自己的新衣,口袋里鼓鼓囔囔装上那些属于自己的鞭炮,心急火撩地跑出去,跟伙伴们凑到一起,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鞭炮响……

        很多人说过年就是“小孩欢喜大人愁”,想来无论什么时候,无生活之忧的小孩子总是如我孩童时般喜欢过年的。现在,作为大人的我们对于过年却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为了过好年,在外乡工作的人们都想着归家与家人团圆,在家的人盼着在外面打拼的亲人回来相聚。盼着辛苦了一整年的亲人在过年时与家人共享天伦。“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与迫切地想与亲人团圆的心情在过年那一段时间更真实地体现在相隔异乡的亲人之间。

        离开家乡十多年,梦里时常回到那弯弯的山道,爬上那高高的山坡,回到那香喷喷、红彤彤、闹腾腾的故乡,有滋有味地过个年,领悟一番儿时过年的情趣和感受。

故乡的年味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