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细节的力量——《绿皮书》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3人  b36e08462ff1

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在费城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美国建国。此后,领土不断扩张,人口大幅增加,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南方的农业种植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奴隶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冲突,直至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爆发,最终代表自由平权的北方获胜,林肯颁布法令,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即便如此,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白人至上思想却很难彻底清除,黑人在生活、教育、就业等各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歧视,直至20世纪6、70年代,马丁·路德·金等领导的黑人运动依然风起云涌。时至今日,有色人种和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社会一个极度敏感的话题,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当然,这是后话。

在美国种族隔离时代,美国很多州的法律条文都明确规定,部分酒店、旅馆、餐厅等公共措施是禁止黑人使用的,一些城镇更是直接禁止黑人在日落之后进入(即所谓的日落镇)。“绿皮书”就是基于当时环境出版的,全称叫做《黑人司机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 ,它能够指导黑人旅行者在每个城市找到合适的吃饭、住宿的场所,以免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第一本《绿皮书》出版于1936年,直到1966年种族隔离的全面破除才退出历史舞台。

以上就是我看完《绿皮书》这部电影之后,恶补的历史知识,对你理解这部电影绝对有帮助,尤其是很多跟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细节。

下面正式开始推荐这部电影——它值得你为之在电影院花两个小时,去慢慢品味。

从剧照上看,这是一部黑白配的双男主电影,白人司机Tony曾是纽约夜总会的保安,正逢夜店装修歇业,养家糊口的负担不允许他赋闲在家。黑人音乐家Shirley是个受过良好教育,会说几国外语的精英,正在筹划前往南部各州的巡演,需要一位司机兼助理,帮他搞定一路上的麻烦。面试的细节很有意思,下层蓝领、为温饱而忙碌的白人面对小有成就、生活优渥的黑人音乐家,除了羡慕如宫殿般富丽堂皇的住所外,并无太多谦卑或恭维,甚至骨子里还些许傲慢,通过对话能看出来,在那个年代,给黑人打工,对于一个白人来说,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们带着那本著名的“绿皮书”上路了。人物背景和情节铺垫用了差不多20分钟,基本就绪。

剧情继续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推进着,往下的戏份也并不像传统的公路片那样波澜起伏,险象环生,飙车、打斗、爆破一概没有,而是不温不火,如同钢琴演奏出的音乐一样,缓缓流淌。

一路上,两人各司其职,舞台上的Shirley以精湛的技艺不断地征服观众,鲜花与掌声相伴。舞台下,Tony帮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修理不配合的演出商,在遭到白人围攻时将他救出,在他找男同被抓后把他从警察局捞出来……

表面上,Shirley像个居高临下、指点迷津的人生赢家,他教育Tony要体面和优雅,活得有尊严,教他给老婆写信,用文字表达爱意……殊不知,他的内心却有着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本以为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可肤色如同一道撕不掉的标签,黑皮白心的尴尬人设,让他游离在黑和白之外,黑的一边,他已不想回去,白的一边,从未真正接纳他,让他饱受歧视和不公的待遇;为了避免让人瞧不起,他断绝了与家人来往;他的性取向让他感到羞耻,无法公开示人。

而Tony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缺少艺术的修养和熏陶,有着下层劳苦大众的粗砺和狡黠,处世圆滑,但是却活得简单豁达,有一个幸福的意大利传统大家庭,且讲诚信,守契约,始终恪尽职守。从Shirley身上,他也获得了很多对黑人,对种族新的认识和思考。

很多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却让这部电影有了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

(1)开头,Tony他老婆招待来家里干活的两个黑人水管工喝了两杯水。Tony后来看见那两个杯子,视其为不洁之物,直接扔进了垃圾桶,由此可见,他其实是个顽固的种族歧视者,这为后面的人物塑造打下伏笔。出于生计,迫不得已为被人打工,对他而言,是一件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的事儿,说明他是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知道孰轻孰重,为了养家,还是挣钱为大。同时,二人最终成为朋友,足见他的世界观变化之大。

(2)中间有一段在路上的细节,主仆二人坐在车里,路边的一群衣衫褴褛的黑人在田间劳作,那些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不敢相信,白人能为黑人开车,而Shirley可直直地看着他们,虽然画面只是在沉默中定格了数秒,但却包含了万钧之力。

(3)在南方某个种植园大别墅里,Shirley受到的是笑脸相迎,高规格的接待,各种溢美之词,称他为艺术家、国家珍宝。可是,当Shirley内急的时候,却不能使用庄园里的厕所,只能使用庄园外非常简陋的黑人厕所。

 放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细节帮助我们对人物性格及所处困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身份、地位、世界观迥异的两个人,靠身份冲突推动剧情的电影,还有很多,像《风月俏佳人》里的富豪(李察基尔)和妓女(茱莉亚罗伯茨),《不可触碰》里的法国贵族和非洲小伙。身份卑微的一方拯救了有钱有势的一方,因为底层代表着真实、率性、自由,上层充斥着伪善、争斗、因迷失自我而不快乐——几乎是一边倒的人设,这多少有些意淫的成分。

而这部电影不同,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有各自的问题,各自的困境,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获得了新的思考,从而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它牛逼的地方。

这个电影看似讲的是种族平等,其实在更深层次,探讨的是身份认同,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我是从哪儿来的,我要去向何方,如何跟内心,跟环境,达成和解,获得认同。

正因为此,对于从未经历过种族隔离的我们,仍能体会到电影那份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个看似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管什么样的人,人性中都有闪光点。人心看似深不见底的黑洞,其实有时一缕微光,就能彼此照亮。

因为一趟旅程,他们超越种族,超越肤色,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朋友。——世间最美好的故事,不过如此。

PS:本片获得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