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马到北马:我的跑步故事

2016-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泡影忍者

        中学时,学校体育课期末通常要进行一项1000米的长距离考试,作为一个不太灵活又疏于锻炼的胖子,我总是处在全班队伍的末端。曾经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看着班里同学报了一个运动会3000米比赛的项目,那时想,这辈子大概都不可能完成这个绕操场7圈半的壮举吧。那时的我,离跑步、离马拉松还很遥远。从14年开始,抱着减肥的目的,我开始跑步,夜跑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第一圈到第十圈甚至更多,那种不断挑战长距离的征服感让我上瘾。临近大四的那个暑假,我通过跑步体重降了20斤。

        随着跑步时间增加,我的耐力也逐渐增强,也不再满足于只跑十圈,开始尝试着挑战一个10公里。在去年10月份的那个国庆假期里,用时1小时2分,我完成了第一个10公里。也许是因为一下子跑量加的太多,跑完10公里后两天大腿有一点酸痛,不过过了两天酸痛就减轻了,由此可见跑步还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增加距离,同时也要做好赛前赛后拉伸。10公里对于跑步的人是一个门槛,能跑10公里,就可以参加一些小规模的线下比赛了。挑战10公里成功后,我在跑步app报了几个10公里线上马拉松比赛,顺利完赛后,我拿到了刻有自己名字的马拉松奖牌,虽然不是真的马拉松,但这确实给我带来了信心和成就感。

        进入11月份,天气逐渐变冷,但我对跑步的热情没有减退,我的跑步计划是跑2天休息1天,在保持10公里的跑步状态的同时,我又尝试着向15公里、半程马拉松的目标前进。12月20日,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没有补给,没有观众,我绕操场跑了53圈,完成了我的第一个半马,耗时2小时26分。在最后几圈,遭遇腿部抽筋,我减慢速度坚持了下来。第二天起来,全身基本无酸痛,心中还是有小小的成就感。

        在寒假即将到来的那段时间里,偶然得知武汉将在16年4月举办首届马拉松比赛,在武汉生活了5年,能在这里跑首届马拉松是我的梦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报了一个半程马拉松,很幸运最后中签了。到了第二个学期,我一直保持每天10公里、15公里的节奏,备战汉马,心中一直关注着汉马的新闻动态,终于等到了4月10日比赛这天。由于是第一次感受马拉松比赛的场面,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和兴奋,现场大家都很兴奋。武汉马拉松的围观群众非常热情,一路都有群众与选手击掌,补给也很充足,我按自己的预定计划跑,一路穿过熟悉的晴川桥、长江大桥、黄鹤楼,来到了半程终点。网上对首届汉马评价都很高,几乎无槽点,各方面服务确实很棒。

        一个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和它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密切相关, 感受了马拉松的现场氛围,才会知道线上和线下比赛的差距。毕竟规划好的比赛路线,沿途独特的风景,万人一起比赛的那种氛围,这些都不是线下马拉松能给的。但不得不承认,线上马拉松确实是一种很成功的商业模式,让很多没有机会参加线下比赛的跑步爱好者也能参加马拉松,让马拉松不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也满足了一些奖牌控跑者的心愿。

        跑步圈常说,半马非马,意思是说半马虽然艰难,但毕竟还不算马拉松。如果用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衡量的话,半程马拉松的难度甚至还不到全程马拉松的一半。事实上,真正的马拉松是从30 公里甚至是35 公里开始的。完成汉马半马后,我告诉自己必须要跑一个全马了,北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众所周知,北京马拉松在中国马拉松赛事中素有“国马”的美称,因为其不仅代表中国马拉松赛事最高的专业水平,它还拥有最广泛的媒体关注度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只参加过半马的人报名北马的中签率仅有20%,在七夕情人节的那天,我收到了北马的中签短信,对我而言,这是最好的礼物。

        既然中签了,那就需要好好准备,认真锻炼了。七、八月份的武汉不适合出门,更不适合跑步,即便是在夜晚,温度也高达32,33度。为了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我坚持每天去操场跑步,为了防暑降温,每跑两圈我都要停下来喝水,跑了不到5圈全身就已经被汗水浸透。这样坚持跑了一个多月,距离北马开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8月底,我冒着酷暑尝试着跑了一次20公里,那是一次无比糟糕的体验,汗水流遍全身,左腿跟腱也在这次跑步中拉伤了,严重时甚至走路都会痛。

        曾经想过放弃北马,但是运动的魅力可能就在于挑战未知,能参加一次“国马”,从天安门前跑过意义重大。终于到了9月17日这一天,在前门地铁站下车后,开始跟随跑马大部队去集合地点,忘记了早起的疲倦,心中只有满满的期待和兴奋。起跑前,全场几万人高唱国歌,感觉身体的全部力量都要激发出来。起跑开始后,经过10几分钟,经过了天安门广场,许多人在天安门前合影拍照。当天上午的天气非常凉爽,跑起来比较轻松,前10公里我一直保持着6分半的配速。受伤的左腿跟腱在冷敷之后暂时没有什么问题,10公里后我的速度逐渐变慢,主要是为后半程储存体力,第一次全马能完赛就好。由于训练准备不足,在跑到13公里的时候脚底又开始疼了,有一种脚板要断了的感觉,这种疼痛一直伴随到比赛结束。

        就这样慢慢坚持,终于来到了20公里处,这时的比赛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身边有一些跑友已经开始准备上收容车了,但大部分跑友还是在咬牙坚持。说实话,对后半程特别是30公里后我心里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毕竟之前只跑过半马。沿途从5公里开始,我在每个补给点都进行了补充,5公里、10公里、15公里处都补充了能量胶和盐丸,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后半程没有出现抽筋和体力不支的情况。比赛前曾计划5小时或5个半小时完赛,而此时,心里想着只要能在关门时间前完赛就行了。

        后半程一直在和关门时间和收容车战斗,没到一个里程节点,志愿者都会善意提醒,还有XX分钟就要关门了,抓紧跑,再不跑就要上收容车了。旁边的警察大叔和收容车大巴司机也一直在问我们有没有想上车的,这时才深深体会到一个跑渣的辛酸。后面阶段大多数跑友都选择跑跑走走,因为已经快到身体的极限了,后半程的补给比前半程要丰富,各种小面包、点心、小番茄,北马的群众整体虽然没有汉马这么热情,但花样繁多的私补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有很多全家出动为北马加油的,很多群众把北马当作自己的节日。在到达35公里时,收容车已经在一旁等待这阶段放弃的跑者,马拉松最难受的也是这个阶段。你可能已经用尽全力,每跑一步都很痛苦,同时你也知道,每一步都更接近终点。36,37……40,心中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每一次你都赢了,激励着你不断向终点靠近。一次又一次战胜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会让你习惯和适应,在遇到生活中其他困难时,更加从容淡定。到达40公里后,我跟随了一个615的配速员,大家就这样一路走到终点。我看了看时间,6小时10分,距离关门还有5分钟。领取完赛包和奖牌,取回寄存衣物,开始坐下来休息,拉伸。

        在终点徘徊了许久,我一次次回想着这是个什么状态,回想着自己是怎么完成这42.195公里的。从第一个5公里到第一个全马,2年来,我度过了一段非常宝贵的独处时光。我逐渐热爱上一个人在操场上奔跑的感觉,没有任何人打扰,任由风从耳边吹过,大脑可以冷静思考。在身体和精神上,我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跑步带来的变化。在每天坚持跑步的日子里,身体素质一步步增强,同普通的小病也基本无缘,耐力方面也得到了改善。每次跑完步后我都精神振奋,从未因跑步而感觉疲倦。

        跑步是我为数不多的运动爱好,跑步可以随心所欲,穿起鞋就能跑,至于跑多快、跑多久都可以让自己的双脚和内心来决定。跑步还能够方便的自我掌控运动强度,适合作为各种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的日常锻炼项目。当然,现代科学提倡科学的运动方式,网上关于如何科学跑步的资料非常多,在此就不赘言。而马拉松运动则需要更高的体育素养,事实上跑一场马拉松对于身体是弊大于利的。过量运动对关节和韧带带来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普通人不可盲目裸跑马拉松。即便如我这样的跑渣,也还算是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但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马拉松训练要求。跑步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而对于自己的身体,我们更应该有深度的认知,只有这样,跑步才算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