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陵唱高祖《大风歌》抒怀
《史记-高祖本纪》有载: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这首大风歌,可以说是唱尽了高祖荣归故里的无限荣耀和万岁之后对刘姓江山的担忧与悲怅!任何人读到汉高祖刘邦的这首直抒胸臆的《大风歌》孰能无动于衷?孰能不激起心中的英雄情怀?孰能不为高祖的一生慨叹而钦服?
太史公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真实的刻画了秦朝末年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官逼民反就只差那一把火点燃引信了。上苍选择了发配渔阳戍边的九百多戍卒,这些在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陈涉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感召下,揭竿而起,树起了反抗暴秦的大纛,打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第一枪!全国各地郡县纷纷响应,伐无道,诛暴秦,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秦末暴乱中,可以根据起义性质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陈涉为首的社会底层人物被迫挑起革命的农民起义,另外一种就是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遗族趁机重新燃起了复国心愿的六国贵族后裔,其中以项梁为代表的楚地后裔为主。风起云涌的起义就这样轰然地在九州大地燃烧起来了。
过长陵唱高祖《大风歌》抒怀
这种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的场面就是高祖《大风歌》里唱道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是以前者的身份——即通缉犯的身份起家的,只不过高祖自称是:“吾以布衣提三尺剑斩白蛇而取天下。”
我们不禁要问, 历史为何在芸芸众生中选择了刘邦?
窃以为:其一、时势造英雄,命运恰遇时代的抉择。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至秦末时,这个历史舞台展现在当时的所有人的面前,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台显露身手的。只有那些同时具有担当和远见的英雄才有资格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刘邦正是具备这种气质的。有史为证: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语出《史记-高祖本纪》下同)由此可见高祖的鸿鹄之志!
革命需要领头人,但是领头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沛县造反,萧何不作首,曹参亦不当头,众推刘邦,何也?他们没有刘邦身上那种勇于担当的魄力和毫无畏忌的勇气。
有史为证: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其二、刘邦的个人魅力,这又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甲、沛公当为长者,为人宽厚、仁慈。
南征北战,焦灼不堪,义帝楚怀王熊心在选择谁去攻取咸阳的人选时,义帝及臣下皆倾向于沛公。其理由如次: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足见刘邦的宽厚仁慈为他争得了不少民心,这许多民心和口碑为他在关键时刻带来了无数机会。
再来看刘邦的宽厚仁慈,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这样又一次赢得了以秦帝王为首的投降派的民心。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项羽是妒贤嫉能,杀义帝,屠咸阳,略珠宝,坑降卒,尽失民心,口碑殆尽。有史为证: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这不就是民心所向吗?这不就是怨不在大可畏唯人吗?
乙、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刘邦这一生之中向身边人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便是:“为之奈何?”是张良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帮助刘邦出谋划策,攻略伐取;是韩信在一次次险境中帮助刘邦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是萧何在一次次失败中帮助刘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刘邦手下聚集了多少能人啊?萧何,张良,韩信,曹参,陈平,灌婴,樊哙,郦食其,彭越,英布,这么多英雄,为什么都屈尊听命于刘邦,只能说是刘邦的个人魅力了。
后来高祖功成名就,刘邦和他的创业股东们开总结大会,讨论为什么会赢取天下,场面甚为热闹有趣。有史为证: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过长陵唱高祖《大风歌》抒怀
刘邦总结的很好,善用能人,事遂成也。
刘邦的识人能力是超级无敌的,连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不服不行啊!有史为证: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后来的吕雉专权,欺杀刘氏,高祖旧部按照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然安刘氏者真勃也。刘邦是何其富有远见与谋略,历史印证了刘邦的英明。
丙、 克忍用性,自律能力甚强。
为了实现心中的终极目标,刘邦可以横忍一切。刘邦本人是非常好酒及女色的,后来入定关中,当晚即欲下榻秦始皇之宫殿,搂着皇帝的嫔妃就寝,畅想鱼水之乐。却被张良、樊哙劝住,足见刘邦的定力是多么的强大,倘使常人,孰能及之。有史为证:“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就连项羽手下范增都意识到刘邦的定力有多么地厉害,急忙劝谏项羽杀了刘邦,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可惜项羽小儿,未能采纳,其手下谋士一个个均被项羽气的吐血败走。
丁、 体恤民情,休养生息。
刘邦本人既是泗水亭长,深知秦法苛刻,不然不会私自纵徒,以致自己放着好好的亭长不当,跟着囚徒隐匿于芒砀山之间。说明刘邦还是有怜悯百姓之心的。后来起兵反秦,诛伐无道,当入定咸阳时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非有心于民者可作此善举,得此得民心者,夫爱民方能万众归心。
刘邦亦能体恤百姓征战之苦,不兴土木,克己复礼。有史为证: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可见刘邦心系天下苍生,深明百姓之苦。
此以上者为刘邦何以得天下者乎。功成名就,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高祖却泣数行下,哭着唱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都去那里了?看看汉初刘邦分封的异姓王,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可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有野心家居心叵测地说功臣诸侯王英布谋反,刘邦说:“杀!”,对于没有谋反的诸侯王韩信刘邦也说:“制造理由也要杀!”,本来没有造反想法的梁王彭越也被吓怕了,不反也得反,因为要活命,最终哪是刘邦的对手,还是以谋逆罪被杀。其他异姓王跑的跑,病死的病死,一切皆因你们不姓刘,不是刘氏子孙,刘邦不放心,晚上睡不着的,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些“劳苦功高”的属下们,欲除之而后快,最终终于心满意得,却也假惺惺的发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也不能怪刘邦残忍,在其位谋其事,换谁在这个位置都是这样的,抑或还不及刘邦的深谋远虑。
其实,这里面的“猛士”不单要具备镇守四方的能力,更要有死心塌地的忠诚,忠诚的让高祖能够安然离去,为他——刘邦,立下的大汉江山,兮守四方,传之永世,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无论如何,刘邦创立的大汉王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王朝,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名称——汉族,他所创立的汉朝给予我们后人无限的遐想与崇拜和自豪。我们的文字骄傲的称之为“汉字”,至今我们仍在受益这个庞大王朝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永远铭记大汉的开创者——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望华车 市井夺未央
尘沙起 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 无为得天下
三章法 垓下定汉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