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人物的追求
快入冬了,我拿出去年买的一件棉衣,左试右试觉得太难看——颜色太粉了。不知去年自己怎么想的。正巧有个舍友看到,“唉,这件衣服我姐初中的时候也穿过,就颜色不一样。”
沉默。
“我去年穿了一个冬天,你怎么都没提醒我?”我有点尴尬地问道。
“我还以为这是你从家带过来的呢,谁知道你是去年刚买的。”
啊!这顿时加剧了我把这件衣服卖掉的决心。之后去澡堂的路上,我还在喋喋不休这件事,“这件在我小学时就有在卖的衣服,我居然去年才买了,而且还压根不知道。”我的舍友许是觉得我太夸张了,停下来又开始给我讲人生大道理:“其实这些衣服吧,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穿完全没问题的,比你还土气的人还有很多呢,没有谁会关注你的衣服。但是现在上大学了,大家穿得都很洋气,所以你稍微土气点就很突出。”
是啊,每个从小地方出去的孩子大概在上学前都会精心准备他们认为足以在众多“城里”同学面前登台亮相的衣服,可以认为这种做法是“平民阶层”拼命想要融入所谓“上流社会”。我自然也是,开学前把所有我觉得不能穿出去的衣服都扔了;箱子换了新的;赶上什么活动就在淘宝上买买买;没吃过海底捞,一定要和老乡先去吃一次,免得以后和舍友一起吃的时候露怯······但是事实上,我没见过、没听过、没吃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陌生词汇总是层出不穷地钻入我的耳中,我只能报以沉默。
那天晚上,我莫名地想到了那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包法利夫人。当时读这本书时,我只是觉得她太不守妇道、太自私。但其实我们小人物和她也有相通的一面。她少年时就受浪漫主义小说的影响,一心想要书中描绘的惊天动地的爱情,却无奈嫁给了平庸、粗俗的夏尔。之后在沃比萨舞会上见到子爵,觉得现实中真有自己梦想的人物,但是可望而不可及。捧着可能属于子爵的绿绸雪茄烟匣,幻想着巴黎,“这个名字在她听来有如嘹亮的教堂钟声,印在雪茄瓶的标签上也闪闪发光。”于是,她订各种时尚杂志,关注巴黎的赛马、晚会和初次公演,她了解时尚新款,知道上等裁缝的地址······可惜的是,包法利夫人直到服毒自尽都没去过一次巴黎。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巴黎,之前是因为子爵,后来莱昂的离去,都为巴黎在她心中的地位添砖加瓦。她不断学着巴黎贵妇们的做法,等着有一天能到自己憧憬已久的大城市,只是她的这种执着,最终却把她推下了深渊。
那个了不起的盖茨比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从未承认过自己出身卑微的父母,“长岛西埃格的杰伊·盖茨比是他自己的柏拉图式理念的产物,他是上帝之子——”他怀揣着早已过时的美国梦,辗转成为了一个军训营的中尉。后来为了心中“美的化身”——黛西,不惜贩卖私酒;在女神对岸买下豪宅,按着她的喜好重新装修,夜夜守着那盏绿色的灯;不分昼夜在别墅内歌舞笙箫只为引起她的主意······但他到头来根本融入不了上流社会:宴会上的人不关心这个盖茨比到底是谁,不认识他的人大有人在,他们讨论他是否杀过人,只关注他的一些花边新闻;黛西最后甚至都没在他的葬礼上露脸。只有他卑微的父亲爱着他。盖茨比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就能过上自己儿时憧憬的生活,最后却还是玩不过啊,为一个根本不值得的女人付出了生命。
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是,包法利夫人是,盖茨比也是,我们都想要让自己更接近上层社会。我们拼命举高双手、踮起脚尖,想要触摸那一缕从天堂露出的光明,但它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提醒你:你还不够格!
不可否认,这种追求完全称得上是积极进取、有上进心。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本无可非议,但我们有多少人却在这茫茫大海中迷失在雾里?
我见过太多大学生,他们并没有非常优越的家庭条件。然而他们不是依靠自身奋斗来扩充自己,来为以后扛起整个家庭重任做准备,而是每天跟着自己的舍友到处鬼混,经常逃课,挂科更是不再话下。我能理解他们是不想让舍友看出他们的胆怯,不想被当作不合群,于是去各地“增长见识”,最终也能像一个“城里人”一样给同学们传授一点旅游经验。 他们或许不会看到他们的父母正在田里顶着骄阳,拼命挥动镰刀,想要多割点麦子,为儿子多赚点生活费。这种追求真的有意义吗?
所谓小人物的追求,不应当是对着一堆海报憧憬着大都市;更没必要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只为让他们称赞你;也不只是需要外表上的变化,试图挤进上层社会的圈子。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做且只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在思想上,在交际能力上,在知识上。光顾着关注时尚,企图从穿衣打扮上让自己光鲜亮丽,得到同学称赞;出入各大上流会所,盼着一举登上通往天堂的阶梯,也根本不可能。想要获得脱胎换骨的变化,无论在哪个陌生场合都能泰然处之、不动如山,最好的办法只有积累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言不虚。
我曾见过一名大学老师,大夏天的,穿着背心、大裤衩,蹬着拖鞋,眼中却迸射出智慧的光芒。周围不断有学生张望,他始终目不斜视。仙风道骨,两袖清风,这是何等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