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创始人猝死,职场健康从何做起?
在10月6日一大早,我就在微信群看到有人传播春雨医生CEO创始人张锐离世的讣告,心念逝者安息的同时,更对作为医疗项目的创业者猝死感到震惊。
如果抹去“春雨医生”这个前缀,单以“创业者、44岁··· ···”等词,可能未必能激起整个互联网的震惊和传播。大家震惊在这个创造“移动医疗”概念的年轻人,竟在创业过程中没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我去网上搜了张锐先生的简介,并非医疗科班出身,于是我的震惊感消失了,继而转化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 ···
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情绪也是。从2016的下半年,伴随着互联网创业寒冬将至让很多人惴惴不安的传播,互联网英年早逝的消息也像一个鬼魅一样,经常萦绕在耳边。
6月,阿狸数据总监和天涯副主编金波经常熬夜加班,在34岁的而立年华,相继猝死;8月,享年39岁的中科院研究员赵永芳过度劳累,心脏骤停,在科学界引起不小轰动。
如果去看他们死后吊唁的文章,除了并列的惋惜与叹息,还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环,这些光环是通过加班熬夜打拼获得的。这让我想起了一篇夸赞滴滴创始人程维如何努力创业的文章:“在融B轮期间,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有时候开会也在闭着眼睛听,但心里仍然很清楚··· ···”
如果把目光聚焦到“我国每天因为过劳心源衰竭死亡的人数多达4000多人”上,那我不得不说:这种描述手法其实是一种间接的谋杀!
诚然,新媒体小编赞扬勤劳的品质没错,毕竟勤劳是中华美德。但过渡包装创始人的形象,把创始人描述成一个不吃不喝不休息的神,然后得出“为了事业拼命干”这一荒谬的诱导拼命劳作的结论。
由于这类文章是创始人纪实性的,读起来如同对此创业者的作息时间了如指掌,并直达其思想,而且编辑在文中隐藏了很多打血鸡汤,读一次热血一次,所以很多创业者都会收藏并分享,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采用文中提及却未经过证实的诱惑性技巧。即使事实如此,但也未进一步思考:此法适不适合自己?
就像某些文学作品甚至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钱学森敬业的精神,经常写到,钱学森为了工作,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但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还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这才是事实。
俯瞰全球互联网,用弱肉强食来修饰一点不为过。慢就相当于退,那么公司死;快就要最快,那得小心人死。但在互联网从业者里面,关注自己身体健康并呼吁一起行动且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人似乎只有扎克伯格,而在中国,更多的文章是描写创业艰辛史。(马云打太极拳是为了管理,不算)
在互联网道路上,我们不需要东窗事发后的呼吁叹息文,不需要为了10w+的忽悠诱导文,而是需要根据创始人的勤劳和聪明的实际文章,也需要有【春雨医生】这样的及时问诊软件,还需要像【必顾健康】这样的职场健康乐园,时刻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管是在互联网垂直领域的塔尖,还是在其他领域塔底继续深耕追逐的成千上万互联网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果,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享受,即使享受的是一种痛苦,那也要享受完,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更多职场健康,请移驾必顾健康微信服务号(bigu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