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阁副业项目自由职业无本创业

回乡随记 | 简书(下)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537人  Athlon_BE

流水文更完,再扯些别的。

在简书APP的打开界面下方有一行字:

简书,一个优质创作社区。

这句话很简单,但涵盖了三个关键词:优质,创作和社区。

一、

先说说优质。

优质,意味着出类拔萃,意味着少数

出版也好,新媒体写作也好,成功注定是属于少数人的,因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内容,只有优质的内容才可以成功变现。

在出版方面,一个人要从写作小白成长为纸书作者,这条路相当漫长,而且成功率很低。简书目前的做法是尽量扩大作者群体基数,从中筛选出优秀作者和签约作者分别作为观察和合作对象,从“腰部”开始发掘和培养纸书作者。

即便如此,简书从百万名活跃作者到几千名优秀作者再到几百名签约作者,能够最后淘出几十名成功出版纸书的作者非常不易,而且从大纲到约稿再到出版少则大半年多则好几年,过程相当漫长。

更何况这期间还有“跳槽”和“截胡”的。

在我看来,一方面,简书版权可以进一步加大和签约作者合作的力度,在出版之路上帮助他们加快步伐;另一方面,从其它平台邀请优秀作者入驻简书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凡事有来有往,从腰部发掘和培养是简书的特色,但这不等于放弃对头部的运作

在新媒体写作方面,类似于“x个月从写作小白到月入xx万”这样的民间宣传对满怀创业激情的年轻人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但同样也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简单想想:蛋糕只有这么大,即便这样的成功可以重现和量化,如果人人都能写出“优质内容”,那么这些内容还值xx万吗?

事实上,怀着月入xx万梦想的人让写作课程的“老师”们实现了月入xx万的梦想,“老师”们的现身说法激励着大家再去忽悠比自己更小白的人,这种商业模式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和优质相对的,是平庸。

和优质相比,平庸属于更为稳定的常态,甘为平庸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心态——因为优秀者必定是少数,何不接受自己的平庸?

但是,接受平庸不等于放弃梦想。有很多朋友把简书当做另一种笔记本,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写自己的故事,几年下来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

黄老师管这个叫自嗨。我倒是觉得自嗨没什么不好,相反,自嗨是写作爱好生存的土壤,是创作梦想锚定的港湾。在写作水平达到腰部之前,在被简书发掘和培养之前,自嗨是广大小白作者坚持写作、粘着在简书上的主要动力。

简书说:“创作你的创作!”不论水平高低,简书上的每个人都在创作着自己的创作。

二、

创作,是作者的事儿。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说简书上作者远多于读者,有人把这个现象当作简书文章总体上阅读数少、点赞评论不多的原因。其实,简书上作者多还是读者多是一个伪命题,一个没有多大讨论意义的命题。

简书是一个内容创作平台,聚集了众多原创内容作者,这是简书的一大特点,也是大家印象中简书上作者数量庞大的来源。这些作者中,除了极少数用户仅仅把简书当作私人记录本以外,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去浏览简友们的文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多数简书用户既是作者,也是读者;从数量上来看,简书作者的数量不见得会比读者数量多多少。

我认为,大家说的作者多于读者,一方面可能更多地指的是心态和目的:大家来到简书,主要是一种作者心态,想在简书上创作自己喜欢的内容;很少有人在注册简书帐号时抱有的是纯读者心态,仅仅想在简书上读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这个特点也是简书和头条号等其它平台在用户期望上的一大区别。

另一方面,简书的界面设计对于作者更为友好,对于纯读者的粘着性不够强。

简书项目起源于一个支持MARKDOWN标记的在线文本编辑器,界面简洁高效、作者友好的特点一直保留至今,这一点无庸赘述。

在对纯读者的粘着性方面,我有个不好的例子。

去年我把一篇简书文章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经过朋友们的转载,很快这篇文章有了800多的点击量。第三天有人在这篇文章下评论:又一个800阅读0赞的惨案!

我琢磨了很久,才明白了留言者的意思:他可能想批评我文章内容的质量不如文章标题醒目,所以点赞/点击比例才这么可怜。实际上,微信上的朋友绝大多数都不是简书用户,他们被我的分享所吸引打开了简书,却只能把点赞和评论留在微信朋友圈中。

在转念之间我想:如果未注册用户也能给简书文章点赞,是不是那篇文章就不会被人误解了?很多从各种链接和分享中偶入简书的读者因为没有注册、不能点赞和评论从而变成了简书的匆匆过客

这几天,简书在搞最美简书海报分享活动,漂亮的海报通过各种渠道的分享应该能够吸引到一批新的访客,客人来了只是成功的起步,如何把客人留下来同样值得简书思考。

三、

再说说社区。

传统的文学网站通过论坛来实现作者和读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微信广为普及的今天,简书通过微信群建立起自己的社群,本是中规中矩的做法。

不过目前以微信群为基本架构的简书社群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微信用户独立于简书用户,微信群的管理难度较大。虽然简书官方的社群运作都有简书员工参与管理,但微信群的管理主要还是靠群主/专题编辑。借助于简书社群的用户资源,自行组织民间课程、搭建相应的微信群相当容易。因为微信用户独立于简书用户,简书无法有效限制此类行为。

第二,读者在哪里?如果说简书用户中可能还存在着一批纯读者的话,简书社群里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作者角色。这样,读者和作者的互动被局限于每篇文章的评论区,读者无法在专题的层面和更多的作者或者读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第三,即时性和回溯性。和传统论坛相比,微信群的优势是互动的及时性,缺点是缺乏回溯性。大家可以在几分钟内热火朝天地讨论,但如果要回看几天前的讨论内容,微信的聊天记录使用起来远不如传统论坛方便。此外,微信群的这种聊天式互动也使得讨论进一步碎片化,难以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结构化的内容

四、

再扯五毛钱的。

简书目前的运营主要有两个基本点:版权和课程。版权主要靠赚读者的钱,付费连载面向内部读者,纸书和影视作品面向外部读者。课程主要靠赚作者的钱,不过,简书课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取决于学员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他们对课程的期望。

其实,我个人是不反感广告的,只要广告不出现在写作界面,出现在其它界面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是不大的。目前简书在发现页中插入了数量不多的banner广告,我觉得并无不妥;如果简书在文章评论区下面也加入广告,我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反正看完评论我就跳出去了。

当然,如果简叔不差钱,他把无广告当做简书的一种情怀的话,那我也会默默给他点一个赞。

最近,全职妈妈这个名词流行于简书多个页面,我觉得版权中心这个点抓得好。

简书用户中年轻人比例不小,他们有创业的激情,有年龄的优势,但他们也有因为学业、工作变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以及迫切的变现要求。这些,都不利于持久的优质内容产出。

写作,需要时间投入,需要等待成功的耐心,还需要稳定的生活状况。符合这些条件的群体中,全职妈妈可以算上一个。

全职妈妈们有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经济上压力较小,有足够的耐心走完被简书挖掘和培养、最终完成出版的过程。全职妈妈们可以有固定的时间(哪怕是碎片时间)用于写作,如果她们能够从穿越剧或者代购中匀出一些到写作中来。她们之前和现在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她们和其他妈妈们的连接还可以成为潜在的创作源泉。

我的简友中有好几位全职妈妈,我为她们打call,为她们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