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

只输入不输出,不仅仅是浪费才能,而且延误成长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909人  书香云舍

读书和学习,对于个人而言,可以理解为“输入”。

写作和出书,对于个人而言,可以理解为“输出”。

今天我想说的是:

只输入不输出,不仅仅是浪费自己的才能,而且延误自己的成长。

作者讲座分享

最近我刚刚参加完大学同学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

我的大学同学,个个都不得了。毕业于中国顶尖的通信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很多同学供职于全球顶尖的通信公司、IT公司摸爬滚打三十年,如今多是身居高位的技术管理者、学界泰斗级人物、5G的研究者……

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当我盛情邀请约稿写书,却十分谦逊地说:

“写书?我水平不够啊!”

他们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同学,我知道他们的谦逊是真诚的。然而,我也知道他们的学识其实是足够优秀,他们很多人的储备,早就可以写不止一本书。

只不过,很多同学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他们觉得只有达到行业内旁人不可企及的高度,才可以写书。所以,迟迟不敢出手。

还有很多人,其实是不善于规划时间,所以想法一直停留在想法。

其实,今天已经到了一个知识更新特别快,知识分享非常重要的时代。只输入不输出,你的谦逊会让你的才能浪费了很多。甚至由于时间长久你只输入不输出,很多知识已经过时,反而错过了最需要你分享的时机。那么你的谦逊也可能让你错过了一次跃迁的机会。

写书到底要多高的水平?

写书需要高水平,至少你的文字水平要够好,如果满纸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虽然你技术很不错,我也没办法给你出书。所以,假如你是一个严重偏科的理工科,也许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欠缺。在这件事上我无法帮到你更多。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独到之处”。在某个知识领域,你必须有足够多的输入。不仅有足够多的输入,而且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和总结,知识性的图书尤为如此。(其实,即使是小说等文学作品,同样需要你读书够多,而且你写出来的又与众不同)。

我们来看看我曾经出过的几本书,作者怎么说写书这个事情。

一个85后小伙子张浩,我们在网络上认识之后,我发现他读书很快,写读书笔记很快,还当着一家公司的高管,似乎每天比别人干很多事情却举重若轻。于是我很好奇,聊起来,他说“因为我这些年学习了很多时间管理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并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觉得这对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十分有用,于是,一本《时间不靠挤:意想不到的时间管理》诞生了。这本书,是作者的第一本书,写书和出书,给他带来了很多机遇和变化。如今他是一家大数据语义分析创业公司的创始人。

他在书的前言中这样写到:

“随着我与成功的企业家接触得越来越多,我也发现一个事实。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性,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时间,并且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时间,他们还能调动其他人的时间。将时间价值变成他们最后的成就,换取最大的回报。于是,我不禁想做一件事:如果将成功企业家的时间管理方法总结成一本书,告诉那些有强烈成功愿望的年轻人,那么不是一件好事吗?

于是,在张瑞喜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另外一个85后海归博士汤亚舟,我们也是在网络上通过彼此的文字熟悉。我发现他在海外的创业很成功,如今又回国创业,就让他总结总结他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不愧是海归博士,他把这种经验的总结上升都理论高度、而且系统成系列,于是一套指导新人创新创业《创业三板斧》选题问世,《重运营》《轻营销》《好产品》。第一本书《重运营》,通过解析互联网运营的本质,形成系统性的落地执行方法论,同时结合大量成功的案例,生动揭示各个行业低预算的创新、创业企业如何成功做运营的正确方法。一问世就广受好评,即将重印。

有一个法则叫一万小时法则,我觉得非常正确。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万个小时的锻炼,这个其实也会决定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举例,比如巴菲特,很多人都想学巴菲特,为什么先不从他的学习能力学起?巴菲特在1955年回到老家奥马哈那个小镇的时候,当时美国大概也只有三千多只股票,但是巴菲特把三千多只股票所有的财报全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甭管谁问他,他都能给你说出这只股财报的亮点和不足等各个方面,这也奠定了他能够快速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狭路相逢“智”者胜,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作者来说,这同样是他的第一本书。而这本书,对于提升他在互联网运营圈的个人品牌和地位、对于他的创业公司的业务的提升,更是带来了很多品牌上的增值。

在写书的过程中,你需要把平时的一些零碎的经验、技巧、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化,这个过程,对于作者自己,更是非常大的提高。

《大数据分析的道与术》的作者毕然老师,是北邮的研究生,还是我的校友呢,这是我看他的前言的时候才发现的。他也同样是年轻的85后。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说:

“这本书承载的最后一个作用是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在互联网从业7年,读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项目,发现如果不早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和项目经验就如向桌子上倒水,倒再多的水也积存不住。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沉淀成书来强化,就如有了一个盛水的杯子,所学知识和项目经历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将更本质的知识从历史的应用场景迁移到未来的应用场景,需要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抽象,所以本书体系化方法论的总结对我自身也有很大帮助。”

你认同这些作者的观点吗?那么,赶快梳理你的知识体系吧!也许还不够分量,也许还不成书,那也可以先成文,先成简书。如果你心中有这样的目标,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诶,我已经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别人,成长了自己。

我是简书出版首批出版合伙人,你够优秀,出版相关事宜,欢迎你来找我。我重点关注具有知识性、创新性的非虚构类题材。

简书出版首批版权合伙人公布

创新内容出版 - 文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