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日知录】来,头(hu)脑(si)风(luan)暴(xian
我脑海里头一直有个模糊的概念,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但又解释不清。所以,当我今天想尝试写一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却无从下笔。
我姑且先抛出几个关键词吧:质变,复利,杠杆,指数级,量级。
这些词语我觉得好像都在说一件事情,但是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解释,于是,我想记录一下此刻所想,以便后续深入思考。
一起来脑暴吧!
1.量变一定带来质变吗?
不一定的。认知世界有三圈理论: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我们中很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学习区积累一定的量才行,如果一直在舒适区打转,是永远不会进步的。
就好比复利中的利率为零,是不会有复利效应产生的。
2.量变是必须条件吗?
一万小时理论说,人只要在某个领域积累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刻意练习辟谣了,方法适当的话,有些领域不需要一万小时也行。关键就在于这个方法上了。当然有些领域是没有或者暂时没有这套方法的。
但是,量似乎并不是关键。
3.杠杆思维
用极小的成本去撬动极大的资源,从而做到收益最大化。
“撬动杠杆”的诀窍在于,找到推动事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而决定性因素,即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知乎
找到支点,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盲目的追求量变产生的问题就是,做的再多,浪费越多。
4.关于量级
工程学有个概念叫量级,简单地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大的差别。
自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处理问题的量级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我们认为无法触及的量级,今天已经不足挂齿了。
前些年,王健林的小目标,虽然受到广泛的调侃,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人家的量级,一个亿就是小目标。
所以,计算机时代,我们的思维要转换过来,现在的起点应该以计算机的量级来思考。
思维的转变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5.最后一点
忘记在哪里看过一种说法,与其苦苦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不如先行动起来,笨办法可能效率低,但起码是向前走的。
我今天好像就是在寻找投机的方法,寻找那个所谓好的思维方式,企图弯道超车,但是我觉得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命运,磨刀不误砍柴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