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读书想法

[1090] 读的书很快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2023-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泽腾_

根据提问来挨个拆解。

阅读的目的?

首先,是带着什么目的去读的?是消费?还是生产(投资)?如果是以娱乐为导向,那么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非虚构类(说理类)的书,看过之后忘了就忘了吧,反正你也就是图个乐子。

可如果你是想要以生产为导向去阅读,即看完之后能有所产出,有所改变,比如,写一篇文章、一本书,开始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看完之后就忘了,可能是选书的问题,毕竟,有高质量的输入,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不然,就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其实,这些低质量的内容,看完之后遗忘,是很好的结果,你应该感到庆幸才对啊,忘掉它们,避免它们降低你的生活质量,好事。

如果是有生产的目的,看了好书,却很快忘掉,这确实是个问题,那么接下来讨论一下——我猜你想问的也是这个问题。

怎么读的?

读——怎么读?你是扫读、跳读、泛读还是精读?如果一本书非常好,你没有只字不差地阅读,那么,你可能会遗漏很多东西,也许你认为你记住了,但实际上你并没有记住(这是人类的过度自信倾向,不必自责,但要重视),这样的阅读结果早就注定,只是你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发现罢了。

当然了,精读一本书,一开始可能需要大致翻翻,需要了解这本书的框架,想要讲什么内容,有什么关键概念需要掌握,然后,带着你的疑惑去阅读,这样效率会更高,精读的步骤可是不能省略的。

很快忘掉?

”很快会忘掉“,到底是有多快?遗忘是人的本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如果不复习的话,你就会慢慢地遗忘掉所有学过的东西......如果真的想要记住你所学的东西,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必需的,根据遗忘曲线来定,当天晚上睡前复习一次,隔1天、2-3天、7天、半个月各复习一次,就是渐进式地复习,现在有很多这样的app,买一个来辅助,或者自己用纸笔记录,都行,关键是要有这个复习的过程。

意义从何而来?

读书的意义,更多的还是你自己赋予的。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锻炼大脑皮层的过程,你认真读完一本书,大脑相当于做了一次高强度运动,新建立了一些神经元网络,之后你可能会遗忘,但是等到将来某一时刻,你可能会想起来,自己之前还读过相关的书,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瞬间明白这些道理,可能会给你继续生活的动力和勇气,之后你的人生之路可能会有所改变,这是后话了。

只要持续读,读多了,思考深入了,脑子自然会越用越灵活,这需要时间,可一旦你完成了这个过程,相信你会有所体会的,那就是你形成竞争力的时刻,之后,别人要想超过你,估计挺难的,毕竟大家都要花费同样的时间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怎么办?

最怕的是自己想要以生产为导向进行阅读,却沦为消费性阅读,这很可能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应对的方法有很多,任何一个负责任的非虚构类书籍作者,他都会告诉你,要学以致用,不然,学它干嘛呢?所以,看完书之后,想办法应用到自己生活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真的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想要遗忘,挺难的。

另外的小技巧,看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这不是写给他人看的,是给未来的自己看的,所以,写作的重心在于自己,不必有任何表演的成分,尽情书写即可,电子的、纸质的都行,反正是给自己看的,如果对他人有价值,到时候再公开发表出来,这也是可以的。

写读后感的好处太多了,简单说几点:帮助你梳理这本书的结构,让你的大脑对书中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新的想法产生(这就是大脑神经元产生新关联的过程),进而让你有更多的收获,这是极为宝贵的经验,有过一次,就会很难忘。

最好是能够给他人讲一遍,无论是准备的过程、讲述的过程、讲完之后复盘的过程,对你理解这本书都有巨大的帮助,只要你真的这么去做了,相信你会在过程中发现很多收获的。

当然,我现在还没有到达更高的层次——主题阅读,如果你想要去了解的话,可以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出版的书),这本经典相当不错,有空可以看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