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

读《奇特的一生》的几点感想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许小胖来了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却迟迟未能着手去读,终于找了个时间看完这本小小的册子,感慨颇多。也试着如主人公一样去记录和感知时间,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而不自知。这里想分享下自己在书中所得。

一、不拘用什么方式,从现在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

读完书,我立刻下了几个帮助记录时间的APP,尝试之后都不能让我满意,最终还是用最原始、笨拙的方式:纸和笔。仅仅一周,就改变了我以往对自己的认知。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无谓的事情上,每天匆匆忙忙,真正做的事情却没几件。于是,我稍微改了一下自己的记录方式,把每天做的有意义的、自我提升的事情所花的时间用红笔标记起来,每晚临睡前看一下,思考下第二天如何改进,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奇迹般改变了我的拖延症。我积极地去做烦杂的、总是拖到最后一刻的工作,以求留下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做一直想做却没有开始做的事情。当自己清楚地看到自己每天时间的消耗,感受到时间从之指缝间溜走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意愿。

二、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心中升起一种悲哀的无奈之感,尤其是自己真实地埋没在人群中,好像自己小时候对未来的期待都是个笑话。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伟大的目标是自己定的,柳比歇夫热爱的是昆虫,施万维奇喜欢的是蝴蝶翅膀上的花纹,聂佛梅瓦吉一生都献给了蠕虫......不管他人怎么评价,在他们看来这的确是他们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后来他们也的确有非凡成就,尽管他们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

是,我们的确是普通人,但是这不是认命,而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客观认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走,我们心中还有深藏的梦想和远大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呢?不做如何敢说自己真的热爱?很多时候,不是天赋、环境、出身逼着我们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是我们过早的放弃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三、独立思考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主流价值观和小众文化的夹击下,我们有多少想法,是来自于合乎逻辑的推理?有多少时候我们只是在复述别人的观点,却没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或矛盾?在和别人争论时,我会过度简化为价值观不合,拼命想要说服对方,且不说说服这件事毫无必要,我表达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我只是粗浅地从个人经历,或读的少许的几本书中提炼出符合讨论的几个事实罢了,如何能谈得上自己的价值观?我自己是数学科班出身,一直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己说话做事很有逻辑,现在看来,所谓的逻辑不过是为了配合自己的观点罢了,根本不是真正的推理。有时候安慰自己是词不达意,本质上是自己本不知其意。

四、你能做的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多得多

主人公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来部著作,一年写几百封信,他涉猎广泛,除了对动物、昆虫学、生物分类、植物保护、遗传学、进化论等有深入的研究,他对宗教文化、哲学、科学史、文学等有极其投入,他自己写小说,写回忆录,写文明兴衰史,甚至还写过《论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还有他每天睡10个小时!

我一开始归结于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令人发指的自律。但是当我尝试着向他学习,哪怕只学了个皮毛,都发现自己能做的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多的多。我曾经计划每周一本书,后来发现看不完,后又改成两周一本,结果最后一个月也没能看完。而现在,我发现一周读完一本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甚至自己有时间开始读一点英文书。我不知道自己以前到底是怎么过的,然而现在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每周能做到什么,也许还能更多一点。

我依然很普通,也许以后也很普通,但是我似乎能感觉自己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偶尔还是会翻翻这本小书,里面有偶像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