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旅行·在路上美人说

黄蓓随笔《玲珑遇》

2017-04-24  本文已影响70人  浚仪南渡

图片黄蓓
作者简介:黄蓓,女,湖北武汉人,现居贵州贵阳,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出生书香家庭,其父为贵阳中医学院老教授,曾到国内外多所大学讲学。著有《隔纸听海》等,网名点虫虫。筑城才女名媛,文章题材广泛,视野开阔,多元。取时应景,生活乐趣,随笔娓娓,取之几则,以享!

(一)酒逢知己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一句,适合我与采蓝。

第一次面对面喝,三瓶干红甩得干干净净,微醺的她冲进书房,画了这幅至今最满意的小画,题字是当时状态的真实写照:“人生几番滋味,不抵一盏老酒,二三闺蜜微醺,才是自在江湖。”

这之后,我俩见一面,换一种酒——白酒、啤酒、加饭酒、伏特加、意大利起泡酒……采蓝说,我是她的酒引子。其实,哪是我?一口酒,一段过往,一口酒,一阵唏嘘,一口酒,沧海一声笑。人、事、情、内心的契合,是酒引子,也是最好的佐酒菜。

两人对坐,能畅饮、能开怀,并不在于酒量,而在于心与心的对视。

来源黄蓓

(二)悦读时光

每到一个城市,总喜欢在书店或图书馆驻足或停留,照片的后面,是彼时的故事或心情。

普林斯顿大学,虽是浮光掠影的匆匆一瞥,但图书馆透出的温暖灯光让人对曾经的校园生活心生念想;鼓浪屿那个品茶看书的下午,几乎是一个人的独享时光,不由得感谢书店主人“仗剑走天涯”的豪气;三月的一个夜晚,来了兴致,和友人去了三联书屋,拍下那个门头时,隐隐有种落寞感;本市常去的,是达德书院,算了算,竟然有十多年的感情,伴随自己从青葱到中年;最近爱上的,是青岩的百无一用,最清晰的记忆,做采蓝画话分享会,一抬头,一米阳光照在那些书籍和那些灿烂的笑脸,有光芒的恍惚感。

愿意在这些记忆中流连,让尘世的生活多一些气定神闲。

图片来源黄蓓

(三)友谊

午后,采蓝的一气呵成。

她一直说,我要给你画一幅挂浴室的画。也是服了她,还是画出书卷气。

因为今天写下的南锣鼓巷樸道草堂书店的文字,她大概受启发,有了手中那本书。

世界读书日前一天,有书店命运多舛,有人对书心心念念。

知堂老人说,有生之年多做无用之事。可这世间之人,又有多少愿意逃离滚滚红尘赴一场无用之事的约会咧?

图片来源黄蓓

(四)文化的接济

这是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家书店,但不知,它还有多少存在的时日。

书店主人说——

“我很想留住这个书店,为一个城市留住一处宁静。

……

如果最后还是无力挽留,在这里再次给每一个读者和爱书人深鞠一躬,就此作别。”

读罢,伤感。

关于书店的告别,不计其数,背后的故事,形形色色,终究脱不了伤感二字。

由此想起西西弗的传说,仿佛折射了所有书店的命运。

三月在北京,大晚上去了三联书店,买书读书的人满满当当,但夜色中拍下的门头,也有些落寞。

上周在青岩的百无一用,采蓝说,绝不空手而归,也绝不让打折。我说,一样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大抵是读书人之间的相互怜惜。

由于特殊的原因,我没有转发那篇文章,但是写下这些,算一种文字的接济和力量。正如书店主人所说——

“愿大地上爱书的好男好女们懂得灵魂相互接济,彼此给彼此力量。

愿更多的人求助书籍去保卫和建设独立的人格、慈悲的心灵、不去作恶的勇气。”

图片来源黄蓓

(五)百无一用

喜欢百无一用,因了书的琳琅,更因了处处皆景的用心。

常见书店的小罗在青岩采了野花插于土罐,一段沉寂刹那间热闹起来;店里的小妹空了时晒着暖阳将奶瓶扮成花瓶,随意、闲适,成全了难得的闲云野鹤的光阴。

心中有景,处处皆可妙笔生花,成景成永远的美好。

图片来源黄蓓、摄影徐旗

(六)玲珑遇

采蓝听闻我与曾丽相遇,说,玲珑遇。

我用了此照,写玲珑遇。

从大学到此时,一直爱着贵阳近处的青岩古镇,即使它已喧嚣,不如了过往的清净。于是,专挑清晨或日暮去,门扉轻扣或炊烟袅袅,还是如当初一般,玲珑欢喜。

与人相处,也如这般。相较于一群人的狂欢,我更爱一二人小处的欢愉。

所谓,人心深处有玲珑,各遇而安。

图片来源黄蓓,摄影徐旗

备注:图文均来源于黄蓓微信,标题为编者所加。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后记:与君相识缘于文字,那时还在上学,有点文青。读君之随笔,顿悟处妙语莲珠,甚喜。君虽是巾帼,亦不失侠范之风。虽是汉族女子,却甚喜欢民族风。她的平常衣着、家居之所,无不透着民族文化元素,家好似装饰得像民族愽物馆。诸君切莫误会,我和她很熟。相识多年,同处一城,然至今未谋一面也!文字有灵,艺术有灵。编一篇分享,也是精神的接济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