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读书想法

【随笔】读《利用“暗时间”,不疾不徐地进步》笔记*1

2021-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笔花粥粥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在《青年文摘-2021年NO.06》杂志的第14页看到的。

本来会写在【花点时间】栏目下的纸质书阅读输出中,但是因为笔记内容有点多,而且觉得作者写的挺好的。

于是单独摘出来,放在随笔里日更吧。

下面是分点阐述我的阅读笔记,内容为摘抄+感想,混在一起写了。

(1)对于时间管理的迭代认知:“时间不是均等的,别人的一天不是你的一天。实际投入时间是时间与效率的乘积。……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在无形中比别人多处很多的时间,从而在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2)有效的时间管理,其实是对于思维时间的管理。比如在走路、等车的时间进行思考,相当于一份时间被暗暗重叠使用了多次,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巨大的威力。思维时间就是生命中的“暗时间”

(3)思维从A事件切换到B事件,然后重新开始思考A事件还需要思维的热身,这就是浪费掉的暗时间的过程。而缩短思维切换时间的有效方法就是创造大块的时间(或者说减少被打断),建立起针对A事件的心流体检,将时间效率最大化,持续高效。

(4)思维体力也很重要,提高了效率,也要提高维持高效时间的能力。锻炼思维体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提升抗干扰能力,当你在嘈杂环境也可以思考的时候,暗时间就比别人多了。二是设计你的时间进度条,就好比OKR,用小目标的达成正反馈推动自己持续进步。

(5)潜意识下的暗时间,也就是养成“习惯”后大脑会自然而然开始高效运行某件事情都时间。比如某个问题困扰很久之后忽然“福至心灵”,其实当时自己并没有故意去想,但因为这个问题的优先级在大脑中高,于是潜意识也一直在漫游思考,并在某个瞬间忽然得出答案。

(6)暗时间达人可以像八爪鱼一样,能同时推进多项任务,玩耍的时间不必别人少,质量还比别人好。暗时间的管理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时间管理,蓦然回首,差距就出来了。

总结: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可能是读书、技能练习、网课、写作巴拉巴拉的,但实质上的确是“用于思考的时间积累量”。

读到了这篇让我挺有感悟的一篇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