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真伪?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欢悠悠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有时不免让人心存疑虑,却又很难作出判断。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ī)。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三)白居易
白居易被贬途中,有感于好友元稹之诗,遂作诗与之相和。此诗富有理趣,令人深思。
古人遇到难以决断之事,往往用龟甲和蓍草的茎以卜吉凶。现代人则常去抽个签,问一下前程。
人在无可奈何之际,总要有所求助,心里也有些慰藉,不至于太过渺茫。但是求助于神灵,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经过光阴的考验,一切都会现出原形。
据说真玉烧三日不热,这应该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我一个文科生不懂。
辨材,这里的材是指豫章木。豫:枕木,章:樟木。这两种树小的时候很相像,长到七年才能分辨清楚。这我也是头一次了解,读古诗真可以涨知识啊!
后两句要用到历史知识。周公在辅佐成王时,被人怀疑有篡权野心,但历史证明了他的一片赤诚。王莽曾经假装谦恭,迷惑了不少人,其实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我不禁想到明末名将袁崇焕,皇太极使用反间计污蔑他投敌反叛,崇祯帝中计上当,将其用极刑处死。清军除去大患,长驱而入,明朝覆灭,这就是不辨真伪的深刻教训。
世事纷乱,人心难测。直觉和感性的自以为是很可能靠不住,不能作为决断的依据,否则就是妄下结论。舍得花时间,懂得等待,才是明智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