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1天写作

读书笔记|《精简写作》:短文适用的范围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初柒的杂货铺

第一次阅读《精简写作》这本书时,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我都没有搞清楚。因此我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毕竟一本讲西方写作技巧的书,拿到中国来用,里面的案例选取的也多是西方词汇,难免会有些不易理解。

后来听过班中班的课程后,我才明白,读书,不是读里面概念性的东西,读书笔记也不是把概念性的东西从书上搬到笔记本上,而是读作者的思考的方式,读它究竟如何与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这一边阅读时,我没有特意去关注书中的概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思考上,才发现原来这本书讲的是这个意思呀~~

01、短文写作的三种途径

在文章开篇,作者给出了精简写作的三种途径:通过阅读来学习;练习最好的短文写作方法;将长文削减到合适的字数。

看完这句话,你可能会问,这不是正确的废话吗?这三种方法,难道放在其他写作上面不适用?

那我想问了,究竟什么是短文?

书中给出短文的应用场景是推特,广告语,推荐语等,而我认为在我们的写作中,短文除了在微博、微头条上应用的比较广泛之外,几乎每一篇新媒体文章都有“短文”的影子。

新媒体文章大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一篇文章有3-5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我们都可以看做是一次短文写作。

特别是故事讲完后,讲道理的部分,引用的名人名言,以及自己仿写的金句,都是经典的短文形式。

因此,对于作者给出的三条建议,我的理解是,大量阅读如《每日名言》、《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这类金句多的书籍,养成收集金句的习惯,从中找出写金句的节奏。

找到最打动自己的那类文章,模仿拆解打动自己的地方,尝试仿写,不断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

最后,在写完一篇文章后,反复阅读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删掉冗余的部分,让文章读起来更有力量。

02、问题写作法

今天几个小伙伴在群里讨论写作的问题,发现每当我们拿到一个命题时,即便感觉很简单,写起来仍然无从下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的伙伴说,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太少,以至于没有东西可写。

诚然,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我认为是我们的写作重点不够清晰。

作者在《精简写作》这本书中提出了文章写作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这个故事很重要?

要点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故事被大家传颂?

关于生命、世界和我们生活的时代,这个故事讨论了什么?

这个故事真正想表达什么?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猫叔的《一年顶十年》。

在读猫叔的书之前,我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我发现他写的文章特别简洁,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非常平实,但讲的道理人人都能听懂,而且句句扎心。

记得之前有老师说过,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拿到门口读给晒太阳的老奶奶听,她能听懂,就说明这篇文章你是成功的。

其实这几点包含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一篇文章要包括三个要素:专注、巧妙和精细。

专注指的是分享最重要的事,这件事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巧妙指的是引用的事例非常有力,故事耐人寻味的同时通俗易懂;

精细则说明我们要删掉冗余,并且把细节和重点突出出来。

想要做到这几点,作者建议我们去追踪擅长写短文的作家。

猫叔的《一年顶十年》每篇的篇幅都不长,内容简练,耐人寻味,而且本身他是从草根实现了逆袭,那么把他的书读十几遍,是我2021年要做的事。

03、写故事一定要完整

上一轮的作业点评刚刚结束,我发现有不少小伙伴其实是有文字功底的,但是文章却写得平平。究其原因,是详略不得当。

与文章重点有关的细节省略掉,没有关联的场景描写反而着重笔墨。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读者抓不住重点,自然不会有好的表现。

大胖说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鼓励他们做摘抄,语文课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老师不仅鼓励他们摘抄书中的内容,就连歌词也不放过。

作者在书中说,“可能没有比歌词更为高效的短文形式了。”

我就曾好多次听歌,听得自己泪如雨下,脑补出各种画面是常有的事。也就是说,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

歌词短短的几行,包含了人物、冲突、事件、地点和旁白,即便不能长篇大论,依然充满画面感。词作者还将高潮部分的歌词重复,用来加深读者的印象,这样一来正文部分其实是非常短的。

为什么这么短,我们依然会感觉画面感极强呢?

因为它抓住了事件的本质,删掉了冗余,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短文的写作不要仅仅局限在微博等平台上,它在长文章中,同样适用。

(以上是《精简写作》前8小节的内容,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