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车轮驱使的孩子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兰若荃

几天前,读到了《牛蛙之殇》这篇文章。

文章作者是一位研究院的退休老教授,家在上海。外孙三岁时,为了他以后能够进入上海有名的民办小学,一家人提前三年进入了幼升小招生考试备考状态,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被设置着不同的考核。三年过去,孩子患上了长期压力导致的幼儿抽动症,面试失败。

我为孩子感到痛心,不由得想到了《在轮下》一书的主人公。

《在轮下》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作品,被视为黑塞青少年时代的自传。

黑塞生于德国。为了能子承父业,成为优秀的牧师。14岁时,他通过了竞争激烈的州试,进入墨尔布隆神学预备学校,开始寄宿生的生活。

由于州试入学考试的压力,黑塞童年时所应有的一切欢乐全被剥夺,学校给予的,只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进入神学校后,课业更加繁重,再加上学校生活的严苛规定,终于使得少年黑塞身心失去了平衡。入学大约半年后,黑塞突然逃学,结果遭到退学的处分。

黑塞退学后几年,不论求学还是工作,都不顺利,一度终日郁闷,曾经两次买手枪企图自杀。

幸运的是在母亲的理解和帮助下,黑塞重燃内心想要成为诗人的意念,得以勇敢地从绝望中再度站立起来。

他喜欢阅读家里大量的藏书,完成了很多初期的写作。多年笔耕不掇,完成了多部作品,最终于1946年获得歌德奖、诺贝尔文学奖。

《在轮下》的主人公,没有如此幸运,他的烦恼无人可倾诉,他的忧郁无人能化解,最终被教育的车轮碾压。

黑塞站在少年的立场,在小说中,严厉地批判当时的社会以及不人道的教育制度。对于黑塞而言,把有如噩梦般的神学校生活写入作品里,是洗涤心灵伤痕的一个必要手段。

不能理解柔软而微妙的孩童心理,教育车轮残酷地把孩子牺牲掉了,这是书中少年的悲剧。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被教育的车轮紧紧地驱使着,疲惫地奔跑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