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你的代言人
今天接待了一个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感慨万分。2017-03-05
今天朋友介绍了一个离婚案件,当事人是的女方,女方带着自己的母亲及12岁的女儿一起在办公室坐了一上午,因为她老公有外遇已经第二次起诉要离婚。对于婚姻家庭纠纷的当事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前一个小时基本上是听她控诉对方的种种不是,待心情平复之后才能回归主题,是否同意离婚、财产债务如何分配、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在谈到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时,女方表示如果最后法院判决离婚的的话,因两个女儿都患有慢性疾病,且从小一家四口都在女方家居住至今,想两个女儿都归她抚养,男方支付抚养费,12岁的女儿也表示愿随母亲生活。
女方一直在痛哭流涕,不断的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男方有外遇、家暴、对生病的女儿不闻不问,当时女儿一直坐在边上,我曾多次表示或许我单独谈话比较合适,不宜让女儿面对这种场景。但女方并未同意,说女儿很清楚这么多年是如何过来的,能体谅自己的心情,并且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作证。当我目光投向小女孩时,女孩一直沉默不语,女方说女儿现在很内向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怕到法庭上不敢说话,让我叫她在法庭怎么讲。 这些先不讲那些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
我仿佛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黑暗的角落,惊慌失措,慑慑发抖。
在家庭中角色不同对于家的需求亦不同,且女儿不是一方的代言人。一个家庭中,妻子要承担生育、照顾老小、工作、完成家务等工作,因此她内心里也需要得到她所付出对象的认可和尊重,希望得到老人的称赞、丈夫的关爱、儿女的孝顺,如果有一方没有做到或者不尽人意,则会让其产生挫败感,相反则会有满满的幸福感。但是儿女则不一样,在他们未成年时,不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家人的爱与呵护,健康、快乐的成长,唯一的挫败感来自于成长时的认知和学习,家之于他们是幸福的港湾。当父母感情不和发生争吵或打斗,甚至要离婚时,他们内心是充满了恐惧,害怕失去爸爸或妈妈,害怕被抛弃,希望挽留想要离开的一方,而不是站在一方的角度指责另外一方。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感受,他们没有代替一方指责另一方的理由。
朋友跟我说,我的想法跟她不谋而合,当时她也是这么跟女方讲的,讲完后她女儿失声痛哭,女方及母亲也一直抹眼泪。最后女方表示女儿是否出庭由其自己决定。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是因为小的时候我都经历过。经历过我在好不容易周末放学回家父母却吵得面红耳赤,让我在家一分钟都呆不下去,经历过在大年三十晚上吵得不可开交,使得除夕夜窗外的鞭炮声格外刺耳,经历过思想封建的奶奶唆使爸爸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而我只能无力的蹲在边上哭。
我母亲也是倔强的人,从我开始上小学时,我便开始了我的反哺生活,母亲无论什么话都跟我讲,并且要求我理解她跟她意见保持一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对这个家充满了恨,尤其是对爷爷奶奶,而且这种恨越来越深,因为妈妈的恨越来越深,而她把这种恨全部传输给了我。当她跟我讲述她每一次的不满和遭遇时,我的怨恨便在累积,而她因为得到了回应与释放反而没那么极端。到初中那会我甚至拒绝去姑姑家拜年,因为姑姑是奶奶的女儿。爸爸对我这种状态相当苦恼和无奈,到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意识到,我已经被他们两这么多年的争执吵闹深深的伤害了。当他跟我说,大人之间的争执你们小孩子不懂,也不要去参与,你对长辈还是要尊重的。而我却回了一句,你们那边的人我都恨。妈妈对我的这种极端也很诧异,那个时候她好像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我比她过得更痛苦。但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办法让自己回头了,我好像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高中时,爸爸和奶奶再一次把妈妈打得住院,我开始发疯,直接从学校跑回家跟奶奶+++++,奶奶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我把家里很多东西都砸了,把门也打烂了,爸爸妈妈看到疯了一样的我都蒙了,那一天我一直疯到精疲力尽才停下来,爸爸妈妈也精疲力尽。那一刻的我我只想把这个世界上我最恨的人++,然后自尽,对于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眷恋,因为活着让我内心里充满了痛苦,我不知道生存的意义,因为,我真的太累了。尽管我恨爸爸及奶奶,可是我却没有想过要报复爸爸,虽然我恨他但是我心里也很爱他,他是我世界上唯一的爸爸。
我很庆幸,一直坚持在求学的道路上,阅读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经历不同的人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恨而活。在念大学期间,学业压力开始没那么重,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思想也始逐渐变得开阔,心里的恨开始被更有意义的事情所替代。我也庆幸,可以通过文字来释放自己。
家,是根之所在,一个人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应尽己之能,维护它的安全与和平,而不是各自收兵买马将它变成充满硝烟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