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的那些事儿

端午节其实是个爱情故事?不是爱国主义教材?

2018-06-19  本文已影响3人  女大学生宿舍

上中学的时候学《离骚》,我就有种莫名的预感——这里面不简单啊!

直到我渐渐懂事,体内的腐女之魂也逐渐成型…这才发现,原来屈原和楚怀王是CP啊!

在微博上也曾看到过这样的说法↓

这野话说得不无道理,只不过有点断章取义。(最大的bug就是,屈原是在楚怀王挂了18年之后才投江的,这要说是殉情就太牵强了哈)

70多年前(1944年),民国学界的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屈原为同性恋者”。

这让孙老师在当时被喷得很惨,那个时候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孙老师在诋毁屈原。

当然了,现在我们能get到,认为屈原是同性恋决不是诋毁屈原,亚历山大也是同性恋,阿基里斯也是同性恋,还有著名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在婚姻基本为了繁衍、经济和政治目的的古代,英雄贤达成为同性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注意,我的意思不是同性恋皆高尚,我的意思是,同性恋绝非对高尚者的诋毁。

不过七十年前的主流思想并不这么认为,大部分人还是拒绝接受这个观点,孙次舟随后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时,爱吃橘子的朱自清非常认同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参与讨论。

闻一多于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文中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表示这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桩历史事实”

(闻一多先生和屈原一样,也是一位殉道者)  

闻一多还进一步阐明了“断袖”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

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

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01  爱他就把他写进10w+!

现在让我们进入YY时间...

2200多年前的仲春三月,峨冠博带英俊潇洒的屈原,朝气蓬勃满怀报国热情走进了楚国王宫,遇见了那个风流倜傥雄心万丈的楚怀王,从此开始了君臣之间纠缠一生的爱恨情仇。

楚国到了战国时期,虽然是“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大国,但内部矛盾很多,臣子之间勾心斗角,不好好上班,还爱拉帮结派相互倾轧。

此时屈原的到来,也正是楚怀王一纸诏书的意愿。

立志要为出国开万世基业的屈原,从阡陌走向朝堂,仍然不忘博览群书,竭尽所能报效国家。

怀王赏识他的忠心和才华,格外宠信他,让他当左徙,放手让他改革张法,参议国事,连接待外宾应对诸侯,都让他陪伴左右,同进同出,说耳鬓厮磨都不过分啊~

从屈原《少司命》中那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就可以看出他当时被楚怀王重用时候的感激与欣喜。

还有那写给楚怀王的情诗“满堂惜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翻译过来就是:满堂都是美人啊(自喻美人),可是你(楚怀王)却唯独跟我眉来眼去。

爱情的小火花嚓嚓嚓,此处省略一万句。

02  屈原原升职记  

君臣交心下,屈原的职场也一路顺风,和孔子周游列国找明君依靠不一样,屈原有楚怀王就安心多了。

在大佬的爱护下,总览楚国内政外交重任,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在内举贤能奖耕战、在外出使齐国连兵抗秦,想尽办法让心爱的楚国强大。

君臣一起飒踏天下指点江山,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当然还是会时不时担忧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毕竟这可是——以鲜花香草做配饰、用荷花制衣的屈原,爱打扮又自恋还自怜,爱香喷喷的气味爱自己独一无二~

 03 即使你身边没有我 我也希望你好好的啊 

事实证明屈原的担忧是正确的,爱情让人石乐志,即使知道有人嫉妒他,却没理会,只是写诗明志:“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哼!你们骂我只是因为我长得好看!

然鹅在周慎靓王五年,随着屈原变法改革的深入,楚国的旧贵族面临覆灭危险,便开始了狗急跳墙,想尽办法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

开始时怀王当然不信,奈何三人成虎,嚼舌根子的人越来越多,就算不信也压不住众口铄金,最终无奈贬屈原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

荒凉的沙石荒凉的心,此时屈原只能控诉:“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当初的海誓山盟呢,王你全都忘了么…

由于屈原不在身边,张仪这个大骗子在怀王面前各种欺瞒,使得楚国在秦国和齐国之间左右摇摆。

张仪:只要和齐国绝交,就给您(楚怀王)六百里。

楚怀王立马和齐国绝交。

张仪:您听错了,我说的是六里。

楚怀王恼羞成怒,也知道自己没了屈原智商不在线,立马召回屈原。

但此时的楚国朝廷早已是老世族的天下,坚硬的腐败着,屈原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强盛额楚国日渐衰微,自己被张仪离间遭楚王疏远,却又“忍而不能舍也”,暗自抱怨“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我倒不怕被你疏远而远去,伤心的是你毫无主张一再地改变诺言,我的王,你看“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即使没有我,我只愿你光明正直,走上正确的道路啊!

最终上天还是没有听到屈原的内心,周赧王十六年,楚怀王殁。十九年,屈原被放逐江南。

即使被放逐,但仍时刻关注着楚国的战火硝烟,看着他们曾发誓要创千秋伟业的楚国,在瑟瑟强风中摇摇欲坠,最终,在白起攻入郢都的那一刻,轰然倾塌。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焉能忍与此终古!”

五月初五的夜晚,汨罗江畔,一生跌宕起伏的屈原纵身一跃:别了!我的王,来世再见吧!

04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这是大文豪苏轼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这一句让多少南来渡江的男儿汉无地自容。“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恐怕不会知道,千年之后,自己还会有一个女性知己吧。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是毛主席对屈原的赞美。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对屈原的称赞。

而郭沫若1942年的话剧《屈原》,把其光辉的爱国者形象推上了巅峰:“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些铿锵之句在抗战年代鼓舞了无数国人。

端午节是怀念屈原的。

其实大家忘了也不要紧,毕竟几千年的演化,节日的意义在中国已经非常的丰富。还记得汪曾祺先生那篇《端午的鸭蛋》么,这种最本真的快乐与享受,恐怕就是节日的奥义。

和平、安详、富足,屈原和无数仁人志士的拼搏与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么?

或许有一天,我们完全忘了他们,已经不会再需要他们的精神来激励杀杀伐伐和牺牲,去为更美好的事物来奋斗,这也是他们想见到的吧。

 你会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去评价这个人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