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甄士隐的选择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笑作春风老师的书《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是对红楼梦里主要人物的总结与点评。
本书没有去考究红楼梦人物及情节对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影射,而只就人物的性格及命运进行了总结评论。最让我喜欢的是,春风老师在文字里有自己的坚持。
这本书的结构是按照人物一一展开叙述评说的,我就挑选了最后一篇《甄士隐:放下苦难,方得渡心》先睹为快。
甄士隐的出场,在原著中安排在了第一章,而本书将对甄士隐的评说放在了本书的最后一篇,是否也有遥相呼应之意,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
读完甄士隐的这一篇,感慨颇多。
甄士隐如此风流雅士,却选择与跛足道人一起“疯疯癫癫”,背后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无常,失女之痛、失家之痛,在短短几个月内接连发生。如果换作是你经历了这些,是否还能如甄士隐一样做到释怀?
在对于人物的关切上,春风老师也有很多的悲悯和不忍。文章中不只是提到了甄士隐归入佛门的解脱,还与甄夫人的痛苦产生了共情,更是据此联想到了弘一法师与雪子的离愁别恨。
最后,春风老师坚持说到
我只是怀念那个观花修竹、疼爱女儿的甄士隐;更怀念那个“一壶浊酒尽余欢”的李叔同,纵使人生如梦、万境归空,我也希望在冰冷的世界里,有人一起握手,温暖彼此的岁月。
春风老师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坚持也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尘世的留恋。
我不禁想到,曹公在写甄士隐出家这一段时,是怎样一种心境?是想借助甄士隐的出家来告诉我们,一切皆是虚幻,唯有出家才能跳出世俗的烦扰和苦难吗?既然已经认识到世俗的虚幻,为何又偏偏要借助出家这种形式才能寻得解脱呢?
在我看来,出家其实只不过是从一个牢笼跳入另一个牢笼罢了。如果真的对世俗已经完全放下,又为何要念佛来净化心性?也许念佛只是另外一种生活境界,念佛之人身在其中,也有其中的烦恼,也有不可言说的无奈吧。
正如陶渊明所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繁华尘世也好,青灯黄卷也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想,《红楼梦》并不是残忍地揭露人世虚幻,为的劝人都出家。而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放下。世事无常,缘来即敞开怀抱,缘灭即挥手作别。只在这尘世经历一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但是尽管明白曹公的苦心,但是我却能够感受到曹公自己也无法做到放下。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是曹公的不舍,正如我们对于尘世的不舍。
想起几句歌词: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既然我们都做不到放下,就送祝福吧。愿我们永远年轻,保持一颗赤诚之心,用青春的热情去度过每一天,用青春的好奇去感知每一天。随心而动,率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