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散文

选择视角以及提出问题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问天

我的朋友,艰难生活中需要学习哲学,能有所收获吗?采用什么方法呢?


个体有差异性,学者相轻,没有准确答案。不过《王充闾的回想录》中部分章节说法,可以提供你借鉴。

他认为学习哲学有两个要领:一个叫选择视角,一个叫提出问题。

在他看来,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一样。视角和眼光是联系着的。视角之外,还有个立足点问题一一所处位置不同,观点和取向就将随之而变化。

哲学离不开问题,应该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如果头脑中没有挂上问题,只是记住一些名词、概念,这样的“哲学”可就真的不好用了。但是,哲学却并不提供具体答案,它只是推动我们去思考一一反思、体悟、品味、涵泳,这是学哲学、用哲学的不二法门。


因此,需要有“问题意识”。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他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问题”。理论是关于问题的理题、解决问题。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知识,那么,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提出问题本身,就体现了哲学智慧。哲学家的贡献不在于他完成了多少实际工作,而在于他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问题。问题是哲学的发展动力,问题开启了思维探索之门。

这里最关紧要的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一一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获取有创造性的解答为结果。对这个结果又会提出新的疑问,导致新的发现。这是科学创新、理论探索、思想升华的共同逻辑。

王充闾先生一直运用哲学思维于散文创作实践,他的体会是:智性话语的艺术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文化认同的智性思考同诗性的激情想象,融会在一起,也就是把这些智性的哲学理解通过一种诗性的、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认为在古人笔下,这种矛盾并不突出,因为古代的论说文就包含在散文范畴里。一部《古文观止》,一多半是论述性质的,每篇论文同时也是优美的散文。现在则不行,现在的散文和论文,属于两种文体,已经分道扬镳。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很突出的课题。

许多作品没能实现把纯粹抽象的论说,转换成艺术的话语,往往是智胜于情、理胜于趣,缺乏应有的审美性、可读性。


智胜于情,理胜于趣,很多人都有这种写作问题。视角和问题的哲学学习,也值得思考。人不能成为僵化机器,终极问题需要情感润滑。

巴老说过自己,情高于智,胆大于识。这两种认知可以比较。也是他们走向不同道路,又有共同之处的原因,或许,这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