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为何早期不温不火,而今爆炸式增长?
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从18年开始,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席卷了全国用户的手机,大量占据了用户本就有限的使用时间。短视频这阵风是怎么起来的?我们来分析一下短视频的发展脉络。
短视频为何早期不温不火,而今爆炸式增长.jpg
一、历史发展
1、萌芽期(2011-2013)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短视频产品,应该要追溯到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流行的那个年代。2011年那会,微信的出现代表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同时,国产手机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与国际品牌开始抢占功能机的市场。3G网络,是当时运营商主推的网络制式,用户开始逐步有了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快手,就创立于此时。当时的快手叫“快手GIF”,是一个专注于创作GIF动图的软件,而后才开始转型做短视频。彼时还出现了秒拍、微视(前)、小影。但是由于当时智能手机性能比较羸弱,相机模组的摄像功能形同虚设,几乎很难用手机拍摄出比较高质量的视频,所以用手机创作的需求就一直没有激发出来。
我们都知道现在抖音快手走的都是UGC模式,用户创作内容。当时的优酷、酷6等网站也是如此,但是用户摄制视频基本都是使用家用摄像机或者相机产品,拍摄、剪辑门槛都比较高。不过也算是培养了一些最原始的“UP主”。
2、成长期(2014-2015)
2013-2014年,国内开始主推4G网络的切换,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4G手机机型。相较于3G网络,4G上网速度明显快了一档。要说3G网络看视频略显吃力,4G网络就已经算是解决网络连接速度的问题了。65.4%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来观看视频。同时,以小米、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大爆发,进入了国产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最快的年份。物美价廉的国产手机给了用户一种记录生活的新工具。
一些耳熟能详的产品也在这个年代开始涌现。比如被美图带起来的美拍、小咖秀,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产品。只不过,当时的这些产品,更多的专注于视频特效、配音上以满足用户的自恋、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需求。内容生产出来以后,没有考虑分发的问题,且视频拍摄模式也比较固定,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热度就下来了,特别是小咖秀。
3、爆发期(2016-2017)
短视频行业真正的爆发,还是来自于近几年间秒拍、快手的崛起,以及抖音等产品的出现。这些年间,快手的市场占有率一度上升至全行业的51%。短视频各类平台的用户数与用户时长均较前一年增长超过100%。在媒体传播领域,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即进入尾声,大家都在探索,下一代信息传播的媒介是什么?图文形式虽然承载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用户阅读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短视频相较于图文,视频形式人人都可观看,没有阅读障碍,相同阅读时长内,视频能承载的信息密度更高,打发时间,是效率更高的一种媒介。投资人和用户也纷纷用脚投票。
抖音,也是在2017年开始逐渐增长起来的。两大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路线开始出现分化。抖音注重时尚新潮,快手更为接地气。
4、成熟期(2018-2020)
任何行业的马太效应都不可避免。抖音快手两强相争,大量吸引用户时间。带来的结果就是,第二梯队的短视频平台难以追上两强的市占率。同时,字节系为了满足不同种类的用户,攻占快手老巢持续下沉,还推出了理念比较接近的火山小视频。
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差异,在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介入下,也在逐渐分化。长视频的逻辑是“人找内容”,一篇长视频内容的类型比较常规固定(不是影视,就是体育,课程视频等等),用户观看长视频的动机比较明确。而短时间时长比较短,就注定了承载不了太多有价值的内容,比较杂,用户很难说是花一些时间单独搜索一个短视频来观看。所以短视频得是“内容找人”。这就依赖于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为用户推送内容,减少用户的选择成本。
在内容生产这边,也逐渐分化成了PUGC、UGC两个类型的群体。一方面抖音快手鼓励所有用户开始自己记录生活,甚至抖音还推出了“剪映”这样优秀的剪辑软件。另一方面,也在牢牢抓住PUGC为代表的专业头部内容创作者。主要形式是签约达人、与MCN机构合作。
二、总结整个爆发机遇
主要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市场为短视频内容带来生存发展的空间,提速降费真正带来了短视频的爆发。同时,国内4G手机的全面普及,给了大家创作、浏览内容有了硬件基础。短视频也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休闲的娱乐需求。
相较于传统媒体,拍视频比写文章门槛更低,人人都能创作。正因为如此,内容库存量也比图文和长视频体量更大。短视频展现形式更直观,信息密度更高。用户可以随时观看,不像长视频那样还要专门找个时间来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压力及门槛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