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送亲记
通辽送亲记
文/左月
2022年暑假期间,表侄女艳秋出阁,新郎文杰是通辽人。因小弟要准备华夏在线赴呼市的演讲比赛,所以我有幸成为送亲的替补队员之一,第一次参与送亲活动,第一次感受通辽风采。
送亲的人,除凤祥、凤琴夫妇外,还有凤祥的本家哥哥凤和、我、弟妹玉霞、表侄艳龙夫妇、侄儿牛牛、艳秋的同学等若干人。
8月8日10点10分,送亲包用的班车从赤峰老城学苑小区出发,10点30分上高速,路上,表弟凤祥的孙子义达一会儿给大家发矿泉水,一会儿发面包。让人感到东家的周到体贴。表弟是个粗口细心的人。
漫长的旅程中,小义达俨然是一个乘务员兼导游,不时整出一句:“各位旅客,请带好你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各位旅客,前方到达ⅩⅩX。”引来长辈的欢笑和交口称赞,这个小开心果为我们驱散了长途赶路带来的困乏。
下午2点10分,送亲车队抵达通辽。迎亲的男女老少前呼后拥一大帮,这个接嫁妆,那个扶老人,真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新郎文杰的安排下,我们入驻摩尔酒店第14层。这座酒店位于市中心,应该是通辽最高级别的酒店。
下午3点多,凤祥的亲家老陈在“鱼米香”饭店设宴为新亲接风洗尘,饭店内部装潢古朴美观,画面风格让人像来到黄土高原的窑洞。我与凤祥的亲家、侄儿、女儿、女婿、艳秋的朋友、凤和大哥、凤祥、艳龙等同席。陈家晚辈斟酒布菜,极尽地主之谊、水陆之美。
交谈中,知道亲家老陈是养猪专业户,30亩地大院套,1000多口猪,公司提供饲料、包销售,无论行情如何变化,稳赚不赔。
饭后,与凤和大哥游览市政府广场。给我的印象,作为拥有28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通辽市区比赤峰市区车辆少一些,楼房高层也少一些。但市政府大楼和广场的规模、气势不让赤峰,二者建筑风格也同中有异。
次日一早,本想与凤和大哥先偷空下楼去南面桥上领略一下辽河风光,还没离开酒店几步,就接到凤祥电话一一让我们俩去他住的房间去,商量送亲事宜。凤祥说,他不懂那些礼仪。其实我也是门外汉。
好在凤和大哥明白礼数,表弟妹凤琴事前功课也做得好,告诉谁的属相应忌,谁带什么东西等等。第一批送亲去六人:我、玉霞、牛牛、艳龙、艳秋的同学两人。其他人第二批到达。
一干人来迎亲了,娘家人照例陪坐一会儿,用些点心,客套几句。
因为下楼要乘电梯,所以省略了妹妹出嫁哥哥背的环节。我们在亲家的复式楼房中略坐一会,我即景生情,跟亲家唠了几句家常。之后大家按东家安排,各自乘车去酒店。
艳秋的婚礼,是中规中矩的中式婚礼,我活到60岁,第一次见识。
婚礼大厅装饰得古色古香。舞台正中团花形“囍”字下,摆设一张八仙桌,桌子左右各摆放两把椅子,椅子座垫不一样。桌子正中立着一精制的木牌位,上面是隶书写的“天地君亲师”五字,显得格外庄重典雅。牌位两侧,是一对金字大红喜烛。牌位左前方,是一座内罩燃香的寿山香炉,右前方放着两爿切开的亚腰葫芦。
唱礼官青衣小帽,神情庄严,谈吐文雅,字正腔圆。依次唤“陈府公子文杰”、“郭府千金艳秋”出场一一
文杰红袍玉带,没带纱帽,却带着眼镜,穿着皮鞋,这副亦古亦今的打扮,给婚礼平添加了诙谐气氛。在唱礼官的引导下,文杰行礼如仪。
艳秋在仪门内、烛影中由母亲描眉、点唇,每一个动作,都配合着唱礼官的一段说辞。在伴娘陪伴下走出仪门的艳秋,凤髻高挽,长裾曳地,双手执团扇(却扇礼),目视前方,款款而行,那形容、那风度,真如女主则天,又似娘娘、公主,真个是仪态万方。
接着唱礼官请新郎新娘父母上台,分左右坐定。
舞狮献瑞时刻,唱礼官念念有词,众宾客屏息观赏、拍照、录像;文杰父亲与凤祥各执毛笔,分别为两只狮子点睛。
一拜天地,恭恭敬敬,三跪九叩;二拜高堂,父母皆动容,尤其是表弟妹凤琴,擦不完的眼泪。
给亲友敬酒时,新娘端一红托盘,盘中有10只小红杯,杯中各有象征性的一点红酒,文杰先后给长亲捧酒,一小伙手拿红色大酒瓶跟在身后侍候。豪爽的表弟对这种满酒方式不满,也嗔着没人陪着喝两杯真酒。
合卺,原来就是新郎新娘将半个亚腰葫芦做的瓢中的酒喝尽,将两半个葫芦合在一起,用红丝带缠起来。
新婚夫妇还将玉珮互相系在对方腰间,取玉能养人之意。
中式婚礼,少了喧哗热闹,却多了庄重虔诚,能净化人的心灵。
观礼通辽,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