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的日记
依稀听到了不远处高考考场长长的铃声,看了一眼手表——17:00,英语科结束。那一波正从教室中陆续涌出的年轻人,或许正估计着自己的发挥能否够得上理想大学的门槛,亦或在盘算着漫长的三个月假期该如何度过,对于未来,他们很期待。
我的高考结束的这三年来,我一直有意无意地去回避谈及。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考的不尽人意,是一个在高考上的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到最后也没考上自己成日挂在嘴边、写在桌前的大学,愧于与人谈论。也可能是担心,担心自己与人诉说高考故事时,难免逃不离“要不是理综这科炸了,何至于到这般田地。”这样的看似陈词滥调,但确实是实际情况的话。我不想说。我始终觉得,考差的原因是分析给自己听的,别人不想听,差了就是差了,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吧,总之这似乎就像是件很丢人的事一样,我总想拽着块遮羞布不肯放下。
志愿结果出来之后,我就在想,复读算了,我想去我最爱的学校,除了它我哪里都不想去。爸妈首先不同意,也许他们觉得,再来一年,还得再好生“伺候”我一年,太累,而且他们似乎怕我再来一年之后,考的更差。打电话问老师,也建议我不要,我知道他们的潜台词其实是“我觉得你差不多也就这个水平吧,并没有考失手的。”(哈哈哈哈哈,开玩笑的,此篇屏蔽高中老师。)反正,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孤立无援,我只能整理了一下心情,进新生交流群认识新同学去了。
我刚刚又去翻了一下当年高考最后的分数统计表,Excel简易操作了一下,发现去掉理综这个科目,再排名,我也没多差吧,至少是我正常水平。顿时觉得怪可惜的,我又在设想,如果复读一年再好好学一学理综,把那些生物化学的实验再理解的透彻一点,不要死记硬背,最后考试风格大变成了几条长长的横线(自己设计实验)也不会慌了手脚,这样的话最后结果会不会更好呢?我问我妈怎么看。她的回答和我的想法一致:即便时光能倒流,我也不复读了。
是的,我曾很长时间陷入失望的漩涡里,即便是刚到北京的那段时间,我也隔三差五跑去我最爱的学校,反复走着那一条条我高中时就用百度全景地图模拟过的已经熟悉到闭着眼都不会迷路的道路,以此汲取一点点的温暖与慰藉。我微信的头像,一直到去年的五月份前,都一直是它的图书馆外墙。我不想换,因为那张图似乎在提醒我:你得明白,你的一生里,不是所有理想都会变成现实的。
但是,三年来,我能看到自己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虽然我承认,在长相上变化并不大,甚至更年轻了点,但我心智上、认知上和当年那个刚刚成年的自己对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我真的很感激这三年时间里的所有经历与相遇。校园里、社会中,我都认识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同辈、前辈,在和他们的相处之中,我的思想、三观在变化与激荡,逐渐地变得更加成熟和开阔(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三年来,由于在一个课业相对轻松的专业,我自由的双脚便闲不住地开始不断探索祖国的辽阔版图,东西南北中,我的足迹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省份,这也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同时,在试错与失挫之中,也慢慢寻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假使我真的复读了,这一切,或许会是完全完全完全不同的模样,我身边的朋友,我所经历的那些让我刻骨铭心的事,都会截然不同。我不敢去估计,更好还是更坏。
我曾和一个在大学期间认识的朋友感慨,我俩还真是有缘啊,我们认识的那天,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那个,因为那个这个,一切都正巧,我俩怎么可能会认识啊!如果那天见不到,我们之后的人生可能就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了。但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吧,一切美好的相遇都是这样凑巧,偶然或必然,就是遇到了,就是发生了。无法选择,又或者说,这些都是我们的选择。所以,再想起当时的高考失利,也都释然了,道路兜兜转转,都带你走向新的风景,无须悲伤或怅然,只须体验与经历。
今晚,全城的饭店基本都被订满了,那群刚刚完成人生最重要考试的年轻人,此刻正觥筹交错,杯酒言欢,多么快意潇洒。对于未来,我们都很期待。
浪胖
2019.6.8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