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2022-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减一加一

摘抄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①,失人②;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③。知者不失人④,亦不失言。”

【题解】

这也是孔子关于知人与慎言的一段名言。失人与失言都是不智,要善于把握一个度。孔子注重慎言,说话讲究区分场合和时机。该说的时候不说就是隐瞒,不该说的时候却说了就是躁动。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知人之明,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判断时机。

【注释】

①与言:与他谈论。言,谈论。

②失人:错失人才。

③失言:说错话。

④知:通“智”,明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我的感想//

第一反应是这么高标准,难!(而论语中庸哪一个又不难呢)

第二反应这度咋掌握?

第三反应,接纳自己距离遥远。

先知道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脚踏实地做现在吧。这样一写也想到现在比较火的“把眼光放到未来…”的思想,来点激动人心的话“活在当下却不拘泥于当下”。

【疏“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〇正义曰:此章戒其知人也。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是可与言,而不与言,是失于彼人也。若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而与之言,则失于己言也。惟知者明于事,二者俱不失。】(最近新加入的解读书籍《论语注疏》)

看了这样一段文字,模糊中有了理解也有了警醒。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言而不与言,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言而与言”,两种失误却也与这个言或者不言的人为标准去设定对方是“中人以上还是以下”,所以每个人言或者不言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再去考察对方的水平,然后决定言不言的问题。

反过来呢?当自己处于中人以下,人愿意和自己“语上”,自己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听其言呢?

看过了《华杉讲透论语》,感觉还有好多要写的。

也忽然想到对于“写”。写日记留给自己的,写了文章公开发表的,而类似我现在用的(摘抄+感想)的结构似乎又是不一样的……(暂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在回头看孔夫子的【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自己一片模糊,要注意言行,暂停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