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的确定总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材料:《资治通鉴》第一卷周记----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年)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 ;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译文】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 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 ;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解析:周朝实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赵简子却把幼子立为继承人。在当时真的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赵简子这个人。赵简子是晋国赵氏的领袖。老陈曾拍过一个电影叫《赵氏孤儿》,这个电影中的孤儿叫赵武,赵武就是赵简子的爷爷。
其父亲早亡,所以赵简子也是早早的就进入了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当时的晋国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酷是常人无法想象要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赵氏宗庙的复兴和他自己的前途命运都重重的抗在自己的身上,经历各种险恶,稍有不慎就脑袋落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历的磨练,其政治素养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立了一个婢女所生的孩子为继承人。赵无恤就是后来的赵襄子,据说其母是奴婢,有了赵无恤之后才纳为妾,不管怎样,反正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我相信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赵无恤,一定受到了很多的耻辱,而这段经历的磨炼,对于他在上位过程中,肯定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这段古文写的字数很少,但是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只不过很多东西都没有写出来,赵简子这样一个政治素养过硬的人,肯定是不可能单凭背出,写在竹简上日常训诫言词就确定为继承人的,这样是非常草率的。能背出日常训诫言词能说明什么?
说明你记忆力好?说明你听我老子的话?说明你如何如何?但是作为老江湖的赵简子难道只会看这一点吗?
正所谓之子莫若父,其实真相只有一个,这个三年考验其实是一个成本极低的淘汰游戏,他不可能仅凭赵无恤背诵出来日常训诫言词就确定它为继承人。所有的线索都说明,赵简子就是想立赵无恤为继承人的,他之前肯定是经过多方考察觉得赵无恤更有能力、更适合这个继承人,而这个三年的考验无非是为了把长子伯鲁淘汰出去,告诉他你没有经过考验,你已经名不正言不顺了,不要在考虑这个继承人的事了,对于外界也是释放一个信号,给予无恤一个名分,这小子很听我的话,这小子经过了我的考验。
对于伯鲁来说,你以为你只是因为没有背诵出来日常训诫言词输的吗?其实你之前就输了,而这次考验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其实对于赵无恤的上位之路,我是非常感兴趣的。这真的是一个屌丝逆袭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下:
1、忍辱负重的能力
身份低下,在当时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乃至到了后期其才能凸显,在这个时间段中,如果其大哥伯鲁不是傻子的话,肯定会动用各种方式对付他,但是最后无恤还是成功上位证明其忍辱负重的功夫是十分了得的。
2、其地位低下,到底是如何引起赵简子注意,进入被考核者的队伍呢?
这里边有个小故事说赵剪子素来相信面相之学,其家臣有一个叫姑布子卿的,这个人素以善相取信于赵鞅(就是赵简子),有一天赵鞅召诸子前来,请子卿看相,子卿趁机举荐了赵无恤。这里边谜团也很大,他为什么要举荐赵无恤呢?
是赵无恤面相真的展示了未来的前途无量还是无恤和她母亲乃至背后的其他人拿什么打动了子卿获得了这次机会,至于到底为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历史就是这样,千人前面,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其实我更倾向于理解为站队和压宝,寥寥几句话给了一个庶子希望和机会。不可否认的是,赵无恤当初肯定有被子卿所认同的事情。
3、自立自强,翻盘逆袭。
赵无恤的故事,让我想起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袁世凯,袁世凯生母也是一个小妾,地位也是非常低下,相信无论是赵无恤还是袁世凯在少年的时候,肯定没少看过自己母亲挨欺负,那个时候他们的心痛吗?肯定是非常痛的,磨难有时候真的能激励一个人去奋斗,正所谓母凭子贵,子真的要发奋图强。
当大家不愁吃不愁穿,一头跌在温柔乡的时候,你还能起来吗?我反正是起不来的。
当我动力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受到屈辱的时候,当我回家看到年迈的父母劳作的时候,正是我豪情壮志的时候,当我看到父母节衣缩食的时候,正是我悔恨自己不成才的时候。
其实无恤就是职场中的不被看好的那个人,但最终翻盘逆袭能成为一把手,其中心酸、冷暖恐只有自己才知。
所以,少年们,努力吧!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