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三)
三、秋的迷惘与突围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加接近幸福。——《千与千寻》
从年初到年尾,人人始终绷着一根弦,不忘备口罩,不敢掉以轻心,忧虑而惶恐。这一年,“不确定”似乎成了唯一的确定。规划好的线下会议延期了,计划好的出行变更了。就像7月底突如其来的洪灾,我的家乡浚县成了泄洪区,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世界的不确定性,更感受到风“豫”同舟。
2021秋季我在新网师选修了“教育写作”课程,共打卡90天,其中,有6篇置顶,12篇精华,33篇合格,共51篇打卡日记为1500字以上,虽然文字多是记录的读书笔记,还有日常学习的复盘,但正是这些书写改变了我的语文行走方式。工作室中共读的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集》,这是一本有难度的书籍。我在阅读中的体会是:阅读根本书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要沉得下心,定得住神,要勇敢地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知性阅读穿越和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阅读根本书籍要边学边思,在实践中应用和探索。在遭遇问题、引发思考、实践探索、反思阅读中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在阅读中要逐渐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自己而言,哲学、心理学或偏理论性的书籍读得比较少,在知识结构上有所欠缺,在今后的阅读中要有所加强和侧重。
作为“教研员”,问诊课堂,把脉教学是我的工作重心。每次教研活动我都力求全程参与、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倾囊分享,以自己的所学所思,交流自己对初语课堂教学的理解,针对每个人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读书感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用文字真实记录自己教研过程中的思考。
教研员是永远年轻的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学习,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结合课堂实践进行教研,才能引领一个区域的教研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陶行知先生有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新的一年,朝向专业,奋力向前。今年我申报的市级课题是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面,聚焦课题研究,我阅读了余映潮老师的四本书:《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用奋斗定义时光》、《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其中,《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一书精选了余老师15个古诗词教学课例,初高中语文教材均有涉及。仔细研读,余老师潜心研究教材的毅力、丰厚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教学功底让我十分敬佩。余老师的课,语文活动实实在在,没有花架子,既注意落实读写,积累语文知识,更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思维量大,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美感,掌握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余老师的课亦是摒浮华、弃雕饰、崇真朴、尚醇厚,眉清目秀,简约中见功力的深厚。而又丰美,于清净自然之中透露出一种遒劲风骨。
一路走来,接受了对自己来自不同的声音的鼓励和赞誉,这也使我警醒。和菜头老师最近在他的得到专栏《成年人修炼手册》里面解说了一个词,赞誉。他说,赞誉,就像是膨化食品,好吃,但是没营养,又容易上瘾。原因是别人赞誉我们,更多的是来源于误解,这和批评我们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对批评保持沉默,对赞誉最好也不要在意。成人世界里面有一个真相,就是别人的赞誉往往是想施加对我的控制。
这段话让我想到杨绛先生的那段经典语录: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们不需要向外人证明自己的学习有多么的努力,以求得外人的赞誉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但凡是真正考验人的事情,都是我们孤独穿越的,没人看到的,所以既不会有批评也不会有赞誉。心就是一块黑板,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是别人用粉笔在上面乱涂乱画。但凡你想要在上面认真地写点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起黑板擦,把它们同样擦干净,一点也都别留。
真正的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对手是自己,过程是沉寂,沉潜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