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五年计划 | 女儿生病经历,让我踏上学习中医的征途
若不是女儿两次生病的经历,我想,自己断然是不会坚定下来要走中医育儿这条道路的。
妻子怀孕前,我在上级医院进修。科室老主任就叮嘱我,最好现在就开始学习一些小儿推拿的手法,说这个不仅简单实用,上手快,而且将来肯定能用得上。
那时的自己太轻易地答应,却又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直到女儿出生,我才开始看视频,查看教科书内容,学习简单的手法技术。
诚然,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方式!而女儿先后两次疾病的就诊经历,让我在承受女儿疾病痛苦的同时,也在遭遇儿科资源紧缺的情形下带来的焦灼。
第一次,女儿9个多月时,因为夜间剧烈咳嗽导致憋气,我们前往妇幼专科医院。从中午不到一点挂上号,到进诊室就诊已经三点多了,而从见到医生描述病情,到医生诊断开药,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
漫长的等待和短促的医患沟通,让充满焦虑、疑惑、不解的气氛从医院一直蔓延到家里——尤其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各类发热待查的幼儿和陪护家长都在狭小拥挤的过道里排队等候,且不说存在小儿交叉感染的风险,成人间的焦虑情绪也在不断传染,急躁的心情不停升温。
而医生仅凭几个简单的检查,就断言婴儿喉炎,两张处方,两种口服药,两种雾化吸入药,对于九个月的孩子而言,我们实在难以接受用如此多的药物。于是,反复斟酌之后,我和爱人决定选择雾化吸入进行治疗。
连续吸入雾化药物六天后,女儿症状得到缓解,我们就停止了治疗。
第二次,女儿11个月,因为突然发热,体温38.5℃。吸取了上次就诊的经验教训,我在闲暇时看了一些关于儿科护理的文章,其中几乎每本书都会在开篇介绍小儿发热的护理。
所以,这次自己还算镇定。因为体温并不是很高,我给女儿简单的做了一些推拿,就安抚她入睡了。
也许是因为发热的缘故,女儿一夜翻来覆去,睡得很不踏实。第二天,体温已经升到39.2℃。
保险起见,我和爱人决定带女儿去做小儿推拿。这个看似保险的做法,却也潜伏着危机。
上午做完推拿,女儿下午就退烧了,为了巩固效果,我们想还是需要坚持做几天推拿。然而,之后病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女儿在连续三天推拿后,虽然不再有高烧,但是,体温时常反复,总在38℃之间徘徊,随即,又出现了咳嗽症状,尤其是在夜里咳嗽更为厉害。
妻子不放心,决定带孩子再去医院看看。大夫一再强调需要做X线透视,看看孩子肺部有没有异常,而我们也一再坚持不同意使用放射性检查手段。
双方妥协的结果是采血化验——结果实验室检查,虽然白细胞并不高,但是,超敏C反应蛋白却高出正常值约3倍。
急性支气管炎——病例上明确下了诊断;必须服用头孢——大夫给出了坚决的处理意见。
我和妻子当时倍感纠结,用药,我们深知过早使用抗生素对孩子免疫系统的打击,不用药,又担心万一病情持续发展,会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永久性损伤。
最后,我询问此前一直去看病的中医大夫,以及自己的高中同学(中医专业毕业),打听来的结果都是可以口服一些中药再加上食疗,进行调理。
我上网查了不少文章,配合着小儿中成药的使用,和同学推荐的食疗方子,女儿大约5天左右逐渐恢复了健康。
而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才意识到,女儿此次发烧很有可能是因为“积食”导致,而推拿的医生重点处理的是孩子的发热,没有清理积食,所以才会出现病情反复,甚至症状加重的情况!
这次经验尤其让我意识到,没有辩证的中医处理,依然会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即使我们主观意愿上认为中医的副作用小。
于是,我开始从简单的入门书籍读起,了解一些中医育儿的理念,再选择大学慕课里儿科中医学,认真地研习专业知识,希望在女儿日后的生活中,自己的知识能实实在在地变成守护女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