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孩子内心的呐喊——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2016-02-26  本文已影响244人  柒柒小酱

0、前言

大家都记得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那纯洁无暇的脸庞,就像小天使一样,然而随着岁月的增长,孩子各种调皮捣蛋,甚至是不良行为,比如撒泼打滚、哭闹不止、打人骂人等等,让不少宝妈都表示很想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里。

1、什么是不良行为?

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

但当孩子年龄到达一定阶段,能够理解我们的意图以后,又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注意了。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2、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种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3、具体表现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惟有当我是被关注的焦点时,我才有所归属。”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这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同时让他们学会怎样以一种更有建设性的举止来获得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要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当然是潜意识的)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我们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那些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因为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认识)的孩子们在白天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可是当夜深人静你有时间去思考的时候,你也许会辗转难眠——这孩子怎么好像在自暴自弃啊。不像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自暴自弃的孩子真的相信他们不会。有了对孩子的错误观念的了解,你可以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说:“宝宝,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然而,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的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例如,你可以这么说:“我来画这半个圆,你画另一半”。或者,“我让你看我怎么系这只鞋带,然后请把你学会的做给我看,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