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第2季】

《晨读记》(5): 陶然共忘机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11人  大观学园
《晨读记》(5): 陶然共忘机

文/霞客

        今晨读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终南山是修道之山,斛斯山人是修道之人,李白也是修道之人。修道之人一相碰撞,那才是真正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呢,于是乎有“长歌吟松风”、“陶然共忘机”之慷慨。

      可叹的是: 当今中国人,已经越发淹没在了物欲横流和争争斗斗的世界,早已忘了作为神州的子民,自己的传统文化里还曾有过这样空灵飘逸、豪放洒脱的精神空间。

        于是便想起了去年暑假的一幕幕。那个夏天,绿色教育一百号师生家长前往终南山游学,扎营在山下的大秦山庄。开营仪式竟是在烈日下的马路边進行,暴晒了两个小时方散。進行至中途,一飘然老者驻足观摩,一道聆听了往期参与者的感言,一道欣赏了原创绿色歌曲的现场演唱。结束后老人找到了总顾问唐明老师深入交流,一场观摩和交流下来,不由深为我们这个游学团队的超拔境界与强劲能量而惊异。

        嗯,是的,唐老师是修道之人。而那位飘然老者,也是修道之人。

        次日我们便要深入终南山,徒步三十公里。唐老师说要带我们去寻找道人,看看道人修行的地方。可惜没能找到。唐老师说那老者平日里只在一个深山洞府里修道,昨日只是偶尔下山路过此地,恰好相遇而已。

        然而我们仍旧兴致盎然,诗心飞扬,漫步高歌在终南山高峰深谷的滚滚绿意之间。浩浩荡荡一行人,其中亦不乏修道者与求道者。我们一大早出发,先是游历了金仙观,在观前聆听了唐老师的滔滔宏论,而后翻山越岭,涉险入谷,走到快要天黑才到达目的地。回来后,我便就一路见闻感慨,作了这首《穿越子午谷》:

        峰高挽云雾,谷深隐仙观。

        径荒钻蒿莽,林密遮阴天。

        郁郁横古木,幽幽淌清泉。

        闲闲赏野花,寂寂过空山。

        越岭视野阔,碧嶂耸重峦。

        复入长峡中,别开新大千。

        核桃树树满,山莓粒粒甜。

        黑猪草间卧,黄芦风中翩。

        稻花香阵阵,茅屋星点点。

        一片无争地,果堪修神仙。

        高唱《好了歌》,谈笑与众还。

        暮色笼苍茫,细雨润尘寰。

        嗯,我也是个修道之人。

        便又想起了金仙观。金仙观中有玄都坛,玄都坛下曾坐元丹丘。元丹丘者,李白之挚友也。李白二十岁时,便在蜀中与其相识,从此山水郊游,历时二十二年,思想与诗风大受其影响,且为其赠诗多达十四首。在李白代表作《将进酒》里,便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句,更有专为他作的《元丹丘歌》云: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可见这位丹丘先生,也是一位修道之人。

        这丹丘生可大有来头,其师父是大唐著名道士胡紫阳。胡紫阳八岁初过仙城山,便觉此地仙风浩荡,于是九岁便正式出家,开始学道。十二岁已能多日不食,辟谷修行。二十岁便出门游历,广寻仙道交流切磋。学道有成,便回了老家湖北随州,筑了一座“餐霞楼”,如释迦佛主般,一边自己继续往更高境界修行,一边带了慕名而来的弟子一起修道。其道高望重,声名远播,最后竟聚起弟子三千余人。连附近太守一级的官员前去拜会,遇其静坐,也要如大雁飞行时一般,摆成长长的队列等候。

        元丹丘带李白去拜见老师,胡紫阳十分高兴,当晚即在餐霞楼为其接风洗尘。随州最高级别官员——汉东太守也来陪坐。席间胡师傅吹笛,李小哥吹笙,汉东太守则乘醉起舞。是夜李白大醉,次晨醒来,竟发现盖着太守先生的锦袍,枕在太守先生的大腿上……嗯,是夜唱和,也算的“陶然共忘机”了。甚至于后来紫阳先生竟做了李白的媒人,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功撮合成了李夫人。最后紫阳羽化,更由李白为其作了《碑铭》,称“余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

        这位元道士的朋友圈,还有更非同寻常之处。比如他还介绍李白结识了当时的“道教女杰”——玉真公主。这玉真公主还有位妹妹,叫金仙公主。这两位公主竟是当朝皇帝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均是修道之人。这金仙公主,便曾在金仙观修道,而那玉真公主,就把李白力荐给了唐玄宗。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唐玄宗竟为他调羹,杨贵妃竟为他研墨,高力士竟为他脱鞋。再后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天这样作死,最终被皇帝踢出了群。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他是喜欢“陶然共忘机”的诗仙,哪里玩的熟官场心机?哪里做的惯御用文人?不过是故意作死,但求早日“赐金放还”罢了。

        最后想起的,便是这杜甫。我们这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跟“浪漫主义伟大诗人”诗酒唱和了一段时间后,就无法阻挡的成了他的死忠粉。表现之一,竟跟他相约下次见面,也要一起去“寻仙访道”了;表现之二,竟共为他作诗近二十首,其中千古名句一大堆,什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类。而这里要说明的是: 杜甫也是元丹丘的好朋友,也到过金仙观,所以才为他作了那首《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漫道了这么多“大唐诗歌朋友圈”的千年往事,不过是想说: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便是那份“陶然共忘机”的天真浪漫与豪放洒脱。然而却只能在志同道合而又超凡脱俗的人之间,彼此感染、催化而出。

        而悠悠五千神传文明,又有多少修道之人?又有多少“陶然共忘机”的神性之歌?

2017.11.2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