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慧能法师

2023-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录0502

六祖慧能(亦写作惠能),公元638∽713年,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

慧能祖籍范阳,父亲卢行瑫,本是朝廷官员,武德年间被贬谪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慧能出生。他三岁丧父,母亲李氏寡居,家无产业,长大后以卖柴为生,是一个文盲。

有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有人诵念《金刚经》,心即开悟,于便萌发北上拜师的心。

唐高宗咸亨三年,慧能来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所在的湖北黄梅县东山寺。

弘忍问他:“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岂能成佛?”

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安排惠能砍柴舂米,让他在厨房里做了一个杂役工。

八个月过去,慧能还没有剃度。有一天,弘忍把他弟子们召集起来,说:“我要传衣钵了,你们回去每人做一个偈,谁做的好,我就把衣钵传给谁,谁就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当时弘忍座下有一名大弟子叫做神秀,是弘忍门徒中的教授师,很厉害,众弟子都认为他是理所当然的传法继承人。

数日后,神秀在墙上作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之后,让众弟子到偈子面前焚香礼拜,跟他们说这个偈子非常好,你们依照着此偈去修,可以获得大利益。

然而他却把神秀叫到了房间里面,跟他说:“偈子做得固然是好,但是依然没有见性,你只到达了我的门外,并没有到达我的门内。”

这时,在厨房里面干活的慧能听到一个小孩口颂神秀的偈子,他心想我也能做。

因为不识字,他请人在墙上代题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慧能做的偈后,认为他有善根,做得非常见性透彻,于是到厨房里找到慧能,用禅杖在石头上敲了三下。

慧能何等聪明,马上就悟出师傅的用意,半夜三更的时候,他偷偷来到弘忍的房间,听师傅讲述金刚经,大彻大悟后得到了衣钵。

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对他说:“你大字不识一个,我把衣钵传给你,你不能够服众。衣钵自古以来就是争端,你会有杀身之祸,你赶快逃,从哪里来的就往哪里去。”

弘忍把慧能送到九江边,准备撑船渡他过江。这时慧能说了一句话:“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弘忍听后很高兴,知道衣钵传的肯定没有错。

弘忍回到黄梅,众弟子听说衣钵传给了慧能,都为神秀打抱不平,当时有100多个人要去追杀慧能,抢夺衣钵。

其中有一个叫做慧明,做过四品将军,后来做了和尚。他的脚力好,在大庾岭把惠能给追上了。

慧能打不过他,没办法只能把衣钵放在一个石头上,自己躲在石头后面。

慧明去抓衣钵,却怎么也提不起来。他不好意思,请教慧能:“我非为衣钵而来,而是为了求法而来,还请行者能够开示于我。”

慧能问他:“你既为法来,若依我所说,即可得法,请先屏息诸缘,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此时,哪个是你慧明本来面目?”

慧明沉思良久,开口说了一句话:“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慧明当下大悟,支走随后追来的数百人,掩护慧能脱身。

慧明成为了慧能度的第一个人,他自降一辈,改名为道明。

慧能到达曹溪宝林寺后,又不时被人追踪迫害,不得不隐遁于四会、怀集一带,避难于猎人队伍之中,经常为猎人随宜说法,相传达16年之久。

慧能在广东隐居了15年,他准备出山说法了。

在广东法性寺,印宗法师开坛设法,当时风吹着幡在动,两个弟子争执不下,一个说是风吹幡动,是幡在动,另一个说不是幡动,是风在动。

慧能插嘴道:“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乃仁者心动。”于是慧能当时就开始出山讲禅,正式开始剃度。

讲禅之后,他还改变了禅宗的传承的规矩,不再传衣钵了,因为衣钵本来就是争端。

没有了衣钵的限制,法嗣还不止一个,真正的成为了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在中华大地上开始开花散叶,传承到了现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