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河南人(2)

2024-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本是微尘

很早的时候,就断断续续从长辈口中听说了一些我们村庄的历史。据说,最初是兄弟二人从外地迁来此地,后来开枝散叶,发展到如今这三四百人的规模。

兄弟二人的后代是两个房头,两个房头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类大事都是合伙操办的,任何一家有事,全村人按户参与办事、出礼、吃席。

当年两兄弟的坟茔尚在,有两处。其中一处在一条小路的路边,三四个大坟排成一排。那条小路,是我读小学五年级之前上下学的必行之路,所以这几个坟头是那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打照面的。后来我读五年级时,村中修路,挖掘机穿越原来的农田,在村庄南部两百多米处挖出了一条高高的石渣路。石渣路的一头与一条村中笔直向南伸展的大路相交,呈T字形,另一头向西延伸,一直伸到两公里外的大马路,那条大马路是304国道。从此以后,我就图新鲜,走石渣路上下学,不走原来的小路了。

另一处坟茔在距离第一处坟茔不足100米的一处菜园里,也是三四个坟头排成一排。

这两处坟茔,被我们称之为祖宗坟。

在我们李姓迁到当地之前,还有陈姓人家已经在此定居了,但是因为他们人丁不旺,至今也只有三家。不知哪年哪月,两姓的哪一代祖辈,结了干亲,所以,至今我们两姓的后代一见面,也是以上一代结亲的辈分相沿,叔伯哥弟地称呼。当然,两姓的红白喜事也都是合伙办的。

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体系。

此前,我只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外地迁入的,却不知是从何处“外地”迁来。大年初一的午后,刷到关于安徽苦难历史的视频后,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但是无人可问。同一天下午,一个小学同学看到我在家发的朋友圈,开车过来找我玩了会。我就顺势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这边的人”是从江苏宿迁迁来的。

第二天上午,跟本庄的一个人到田野里遛弯,我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是从苏北迁来的。

宿迁也属于苏北,我就当作他们的答案是相同的吧!

后来,我又问了我老爸,我老爸说是从河南迁来的。

我选择相信我老爸,因为在我看来,我们不管是方言还是饮食习惯,都与河南人极为相似。这些年在外面遇到河南人,总是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亲切感。在武汉,一些湖北人也说我说话有河南口音。最近刷抖音,里面有个河南信阳的博主李云溪,在有的视频里也会说方言。妈也!在我听来,他们的方言与我们的方言相似度极高,很多发音简直一模一样。所以,大概率看,我们的祖籍确实是河南,怪不得我们的方言体系和河南方言体系一样,都属于中原方言。

据说有一份家谱,在一个我应该叫爷爷的人家里,估计这份家谱的最初会说明我们村庄的来龙。我在想,要不要以后有机会登门去借阅一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