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镇薄暮》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75556/194e67db5930191d.jpg)
初遇《小镇薄暮》,是夏天,日子特别。再遇,是在《幽深之花》盛开之际。《小镇薄暮》是文,也是一天中的某个时辰,是特殊背景下容易生发感慨的瞬间。
初读时缘于日子特别,薄暮让人立马回想起五年前的G318川藏线。傍晚的林芝城,仿古路灯渐次开启,生生地把落日打进雪山背后。高原上的暮色,格外空旷,深沉,很快就繁星闪烁。一行旅人走进苍茫。那天巧遇生日,伙伴们热情且有心了,一个海拔最高、隆重又特别的生日宴,被定格在高原的暮色里,温馨又热闹。深厚的同学友情,始终缱绻在旅行的路上,每每回忆,尤如《小镇薄暮》里那碗热汤汤的肉丝面,温润,留香,感动。那种感觉多年不曾忘记。
错过,被滞留,落寞愁绪,碎片连接,织就一股股忧伤,丝丝缕缕的,先在心尖上泛起,接着在眉睫上荡漾,然后爬满整个脸庞。此刻此景无论是谁,都无法嘴角上翘,鱼尾开花。如果换种思维呢?
忆起年少时的一次独立远行,由A县的深山村到达B镇乡下,再中转C市最终到达D县某乡镇。那一路的经历也遭遇了错过,一波三折的转乘,完全超出一个少年的应变能力。但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光亮扑面而来,开启了我追寻外面世界的朦胧念头,乃至成为我走出大山的梦想。那次的错过,像极了提前到来的成人礼。自那以后的每次错过,我都当作成长的节点。一次次的错过,一幕幕的回望,一步步的将人生推至深处。光阴荏苒中,我却有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叹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75556/a1ad89c5dfc1f037.jpg)
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薄暮时光会有几次?
对于一个爱旅游的人来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朝发夕至者多,遇薄暮是常态。因为是诗和远方的追逐,那样的薄暮都是物理上的。所以,一顿美食,一家温馨干净的旅馆,一个如沐春风的热水澡,便能化解一切。
放大时空,人生如行旅,每一个薄暮或许就是一个生命渡口,春风得意马蹄疾时少,孤立无援落寞无助时多。有人说,以悲悯之心看世界,以欢乐之心待生活。这话说得有道理。人的一生,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悲悯过程,如果偶遇这样的瞬间,不妨稍作隐遁,享片刻桃源之境,从中捕获一个新的看世界的视角。这样的经历,会让人受用一生。上天能造出一个慢慢下沉的薄暮,也注定会再造一个冉冉升起的黎明。光芒万丈之时,就是那碗肉丝面的烹制享用,抚慰升华的过程。
人生如行旅,我们不辞辛劳的长途跋涉,还在于我们的心中,都装有一颗前往香巴拉秘境的种子,唯有不断地接纳、调整、再出发,于航迹交错的瞬间,才会使我们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变、点化,完成“乘兴”与“兴尽”的交接,使得生命愈发通透、沉澈、丰盈。
说到底,如《小镇薄暮》这样的文字,它就像一股清泉,想要凉爽,它就是甘甜的山泉水,沁人心脾。想要温度它就是37度的纯净水,让人温暖舒适自洽。品读中还感受到文字呈现的内敛、细腻。这种特质放在生活层面上,一定是个懂得收放拿捏的严谨之人。行文风格,尤如做人品格。读文章也是读生活读人品,读多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品质,也就慢慢塑成了。这是好事。于我,是收获,是借鉴,也是很好的学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