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笔记35|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腹满(腹满发热
这一篇讲三类问题:腹满、寒疝和宿食。腹满有实和虚,如何辨证?如何治疗?最普通的问题是吃喝拉撒睡都好,就是腹胀、放屁很多,这是《伤寒》里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此方专门去气胀,气胀本身不是很严重的病。
跌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跌阳脉即冲阳脉,在脚上的足阳明胃经上,应是比较缓的,现在“微弦”代表里面有寒水,应该是腹胀满,没有腹痛,胃因为寒而胀满,肠子因为寒而没有蠕动。此时如果病人没有胀满感,就一定有排便难,是食物堵在肠子里面,大便没有排出来。胀满是虚,便秘是实。
“两胠”,就是我们背后肾臟的输尿管到膀胱这两边,也就是肚子的两边痛,这是虚寒症。如果是热实,肚子一定是持续的痛,痛在中间,而且拒按,舌苔是黄的,那是承气汤证。如果是寒实,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这两种都会有持续胀满的症状。如果是虚寒,两胠就会疼痛,没有大便,因为根本没有东西在里面,虚寒也会痛,但是喜按。造成这个虚寒的原因,是因为下焦太寒,一直没有治好,于是寒就往上走,走到胃上面去,“当以温药服之”,可开理中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诸如此类的温药,就可治好。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虚就是没东西在里面,实就是有东西在里面,中医辨症虚实用触诊,用手按天杼穴,喜按为虚,拒按为实,虚症用温药,实症攻下。还可以看舌苔,舌苔黄的,就知道肚子里面有宿便未清,当攻之。攻完了以后,再看看舌苔,还是黄的就需要再攻,直到舌苔黄退掉为止。如果再攻就太过了,会伤到正气,所以不可以乱攻的。也就是说大承气汤三碗,喝了第一碗之后,如果舌头还是黄的,就再喝第二碗,第二碗喝完舌苔变淡白了,就是已经好了。结果你认为“这个药那么好,倒掉好可惜。”于是将第三碗再喝下去,这就太过了,过与不及都不好,中医是讲究中庸的医学。
中医有很多辨证的方法,如果见不到病人还可以问小便的颜色,从深黄变到黄继续吃,直到变成清澈的淡黄便可停药,代表里面的热没有了。实热症的小便颜色都是黄的,因为里面很热,当大肠小肠里没有东西堵到时,小便的颜色都是淡黄的。
还有一种腹满是腹水,如脾肿大、肝硬化、肝癌,也分虚实,虚证用补气健中汤,实证用分消汤。同样是腹满,如何区分虚实呢?很简单,渴是实,不渴是虚。这两个处方都是甘淡渗利的药,甘淡渗利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满时减”就是有的时候不胀满,有时候又胀满,时好时坏,这就可以确定病人是寒。实症是持续的,虚症是断续的。
这一条辨是要提醒我们在攻坚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他里面有实才行,所以在攻下之前,最好先看看舌苔,再压压病人的肚子。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黄分两种,鲜黄和暗黄,鲜黄的病较浅,暗黄的病较深。可能是胆汁逆流或黄汗。这里“痿黄”是暗黄,常见于胰、脾、肝有问题时。病情恶化时常会出现烦躁,原因是:心藏神,主血,神是藏在血里的,当病人有痿黄(贫血)时,心神便不能守,除了表现为情绪上的烦躁外,还表现为手脚不自主地抖动,即“手足躁扰”。
“不渴”代表身中有寒,正常人身体里面是热的外面是寒的。遇到“胸中寒实”我们是用三物小白散将寒散去,三物小白散是最峻的处方:贝母、桔梗和巴豆,比例是3:3:1,巴豆是攻下的药,用三物小白散,病人必有便秘。用的时机是:夏天口渴吃冰,吃完感觉饿了去吃饭,饭吃完口很渴(因为吃到味精),再喝冰的,喝完又饿再吃东西,结果从大肠、小肠、十二指肠到胃、食道一路都是食物和冰,这时候病人因为食物梗到而昏迷,三物小白散下去,大便排出来可以清晰地看到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如果感觉一直要吃东西,赶快用白虎汤,不要等到三物小白散证。
但是如果同时遇到病人有下利不止,这就是死症了。因为全身阳聚集的地方是上焦,现在上焦都寒实了,是阳虚,下面又下利不止,是阴脱,表示肠胃整个都已经虚寒掉。换句话说,下焦、中焦、上焦整个都是寒的才会下利不止,张仲景说“必死”,虽说必死,但是你不可以站在旁边看着他在等死。“然用大剂的术附以回阳”,此时需要用大剂的白术与附子,这时候不要加什么生姜、大枣等,就只是白术、附子两味药而已。“用去湿之赤石脂禹余粮”涩剂来止利,说不定可以挽救病家于万一。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口是胸阳,弦代表寒水,胸腔有水会停积在肋骨中间,故“胁下拘急”,胸这一带很苦满,“啬啬恶寒”代表表虚掉了,这是小柴胡汤证。
这里讲的是本来体质就比较虚弱的人又得到病。如果是身体很强的人得到表症时,用桂枝汤就可以解決了,而素有虚之人,一旦得到感冒,就看不到什么桂枝汤证,直接就看到胸胁苦满的少阳证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或是柴胡桂枝汤等,都很对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夫中寒家”,这里在分析身体有里寒时表现出的症状。如果身体内中到寒束在肺上面,病人喜欢打哈欠,而身体本来就虚寒的人脸色一定比较苍白、身体也很瘦,这就是中寒家。因为我们伸个懒腰,可以多吸点新鲜空气进来,新鲜空气会有热能产生,病人会感觉很舒适。“其人清涕出”,肺开窍在鼻,当肺里面有寒时,时常会有清鼻涕出来。如果有“发热”现象,代表体能自行恢复,把肺里的寒清出来后,“色和”,面色恢复正常,“善嚏”,打喷嚏。可见,张仲景认为打喷嚏是很好的,如果你鼻子很痒想打喷嚏,不要忍,找个无人的地方尽力打,打完人就很舒服了。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如果是中焦有寒,指从膻中到神阕这一段,“其人下利”,病人就会下利,湿很盛,食物没办法被消化,大便出来可以看到尚未消化的食物,大便也没有什么味道,这是中焦里寒的主症。当我们打喷嚏时,要靠横膈的力量,横膈往上走才能打喷嚏,横膈的力量要靠中焦的力量。如果中焦虚寒,寒的意思是慢、不动,会连打喷嚏都做下到,这也可以知道是中焦寒。以上这些都是利用症状来决定病家的寒在哪个部位。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素体瘦弱的人,如果有绕着肚脐一圈的痛,这个是“必有风冷”,一定是肚脐受到风寒了,风会动,是不固定的痛,而湿是固定的。
中医过去的观念很正确,小孩子在睡觉时常常会踢被子,而爸爸妈妈睡着没有看到,小孩的肚脐就露在外面,于是就受到寒,早上起来肚子就会痛。此时你给他喝奶,他就会吐掉,你以为是:“这个小孩不乖”,其实是他肚脐受到寒。以前都给小孩子做一个布兜,前面遮住肚脐,上面的绑带把风池、风府、风门都包住,无论小孩子怎么乱踢也踢不掉。
“谷气不行”,病人因为受寒会消化不好,大便没有,“而反下之”,却被医生误攻下,病人本来就有里寒,一攻下,寒气往上冲,就是前面讲过的“奔豚”,如果气没有往上冲,就是心下痞,胃里面很难过,有时还会痛。所以寒症忌下,不可随便攻下,一攻下就心下痞,我们有五个泻心汤可以来补救。
而平时瘦人肚子痛,大多开理中汤之类,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这些药对肠胃有寒的病人非常好,可以让肠胃活动起来。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ー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这个症用专业术语来讲叫:太阳阳明并病。“脉浮而数”,浮代表表有病,数代表里有热,肠胃堵到了。病人腹胀满,脉又数,代表里面是实热,这个“发热”是阳明证的现象,“饮食如故”,饮食一切正常,代表脾胃没有问题,只是有宿食在小肠里面堵到了,可以开小承气汤,但又有表症,故加桂枝汤,合为厚朴七物汤。
厚朴、大黄、枳实是小承气汤,甘草、大枣、桂枝、生姜是桂枝汤,这个处方中把桂枝汤里的白芍拿掉,原因是病人是腹满而不是腹痛,因此不需要白芍来帮忙收敛。
肚里有实故攻下,白芍主酸收,攻下的药和收敛的药是适得其反的,故将桂枝汤里面的白芍拿出来,加入小承气汤,就是厚朴七物汤了。此方可以表里同解,针对病人有太阳表症兼有阳明里症腹胀满时用。
当静脉回流心臟力量不够时,都是重用白芍的时机,如脚冷、静脉瘤、静脉曲张、女人妇科的痛、脾臟肿大(脾统血,脾血无法回流心臓)、少腹问题等。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