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道4:观宋襄公约战有感
周武灭商之后,制定周礼分封天下,那时候的贵族必须遵守周礼的制度,即便战争,也应该是有君子风度,也必须遵守国际关系准则,这种准则,便是文明的体现。
按照周礼的规定,即便是战争战争也要遵守周礼规则。具体的规则有六不准。1、不斩来使。使节无论职位高低,任何时候都神圣而不可侵犯。2、不以阻隘。不能利用地形、在险要的地方阻击敌人,一定要在开阔的地带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决战。3、不鼓不成列。对方阵势摆好之前,另一方不能击鼓进军。4、不重伤。重是重复,不是轻重。战争中战死沙场很正常,受伤更是普遍,但只要击伤了对反,双方就都得停止格斗退出战场,让伤员回去治疗。5、不擒二毛。二毛就是花白头发的老人,不能俘虏。6、不逐北。北即败北。不逐北就是敌人败退的时候不能追赶,追也可以,五十步为限。
所以在春秋,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因为跑五十步就安全了,你跑一百步干什么?
在那个古老的年代,的确让人神往!
政治存着一种温情,战争带着一种浪漫。
宁废此身,而义礼不可灭。
等到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百家学说纷起,各为鼓吹。天下之乱,始于人心之乱。礼义廉耻,日渐沦丧,利欲功名,甚嚣尘上。为国君者,帝道不可期,王道不能待,惟亟亟于目前,尔虞我诈,争致霸道。最后一个梦想以德服人的不合时宜者,或许就是宋襄公吧。
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水之上。楚人正渡河,目夷曰:“彼众我寡,趁其正渡之时击之。”宋襄公不听。楚人渡河毕,尚未列队,目夷又曰:“可击。”宋襄公曰:“待其已陈。”楚师列队完毕,宋襄公这才发令进攻。结果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戹,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子鱼责备得是。人当笑宋襄公之迂腐冥顽,也当敬其宁吃败仗,而大节未敢夺。及宋襄公薨,一个时代随之永恒逝去。
在周礼看来,战争是贵族的事情,更是贵族的特权,这就要有君子风度,君子风度不仅是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遵守国际关系准则,而这种国际关系也就是周礼所规定的,是当时华夏文明的体现。
而到战国末年,天下尤趋谋诈也。于是有孙子吴起,于是有苏秦张仪。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甘罗,一名十二岁的儿童,本该是以尿床为己任的花样年华,却出落得不择手段,急功近利。
儿童尚且如此,况成人乎。
观甘罗,便知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也。
时至战国时期,礼乐早已荡然无存,笑贫不笑娼成为心理常态,捉鼠方为猫成为人生圭臬。
君子小人不足为辩,权势金钱九鼎一言。
宋襄公坚持这些原则却被人嘲笑,便说明世道已经变了。争霸变成了兼并,约架变成了杀戮。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时至今日,我们很难去评价那个年代,我们也几乎不可能在回到那个年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个年代的向往。到了近代,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此赤裸裸的宣示,竟让人不知该如何去评价。
我们理想的社会似乎不应该提倡这样一种观点,尽管周礼有腐朽的地方,但事情似乎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化外之民,犬戎蛮夷。有奶便是娘,动物便是如此,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有更高一点的道义坚守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