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八)
谢灵运
摘抄:谢灵运表面上行事乖张,但内心有大疼痛。他所领教的权利场,始终弥漫着血腥气:博冠峨带者,面目多狰狞。他携带良好的文化修养屡入官场,命运已经注定。他又半蒙在鼓里,于是伏下种种悲剧。谢灵运活的异常固执,文化精英有此特征,文脉不知不觉变成了血脉。他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做人的原则,所谓艰难,正缘于此。
谢灵运的独创性,在于他的山水情怀。他扑向故乡,抓紧泥土,朝廷又将她拽回去……这种生存的二元结构是如此典型,所以他被唐朝大诗人反复眺望。生存的悖论固定了山水这一审美符号。谢灵运开了一个头,王维,孟浩然,李白等发扬光大。
谢灵运背向官场亲近山水的符号意义大于它的艺术创造。今天谢灵运的另一个启示在于:日渐富起来的中国人,能否对文化,对精神的轨迹有足够的尊敬与洞察。
感悟:作为中国古代山水诗人的开山鼻祖,谢灵运对山水的情怀打动了一批批与他心有灵犀的追随者。今天,在小川先生的品读中,对他的生命历程有个系统的认知。读过后,内心却是一片苦楚漫上心头。
谢灵运生长于东晋末年,灵运二字并没能带给他幸运。东晋末年政权的更迭风起云涌,作为东晋大族的谢式一族,其族人的命运也是起起伏伏。而作为谢玄唯一孙子的谢灵运,小小年纪已袭封康乐县公。这一身份,既是他的荣耀,又是责任,更是一份牵绊。
年级轻轻的谢灵运,对魏晋风骨已有热切的向往。这一份向往,也就为他日后扑向山水打下了基础。权利场上,向来容不得自由不羁,更容不得简单幼稚。谢氏子孙,在这个犹如斗兽场的领域,死的死,败的败。谢灵运迷茫了,困惑了,开始在佛学中开始寻求,却不知自己在寻求什么。
当走在雨丝飘落的大地,徜徉于会稽佳山水中时,山川拨动了他的心弦。自从,一脚踏进山水,昏天黑地。“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旧林。”等诗句,句句入心。发明的“谢公屐,李白也曾穿着去登峨眉。“池塘生春草,园柳鸣琴”千年之后的元好问,更是大加赞赏。
然而,他所生存的时代,并不能给他提供这样恣意的空间。当他一心一意扑向山水时,皇权却一次次逼他背离山水。就在这样的远离与被迫之间徘徊的诗人,最终还是枉死于皇权的屠刀下。面对他走过的路,为他心痛不已。这是一个明显生不逢时之人啊!深陷名利场,却又心向青山绿水,这生存的矛盾会使人更加痛苦。他感知艺术的能力越强,那么感知痛苦的能力也会更加敏感。
回顾他的一生,有个疑惑一直萦绕在心头:艺术气息过浓的人,是否根本不应踏入这诡谲波荡的名利场?一路品读下来,发现艺术与官权能得而兼之之人实在过少。
如果,谢灵运生存在如今社会,他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