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彼此能够感同身受
我的朋友,你有好品味,观察事物细致。但是敏锐感知值得追求,实践智慧更值得。通过敏锐感知力,人免受感官欺骗。通过实践智慧,能够避免错误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22b293453e70079b.jpg)
你问,相信那些理论吗,因为那些种种说法仿佛古老的劝诫,总是要求这,要求那。劝诫这个词很有意思,你应该说的是爱比克泰德的规劝吧?或者是马可·奥勒留的提醒?这个不愿被劝诫的问题,觉的自己思考的还很不深入,但是,可以确信的认为,他们并非要求他人,更多的是对自我,还有自己的学生。
那些有些僵化的生活上认知说法,更多是一种提醒。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哲学的人能聚焦主要问题,不要受到情绪的干扰。可想而知,两千年前,他们的生活要艰难的多,既没有热水随时提供,也没有咖啡红茶提神。稍微一点分心,也许就是苍白的一生。可是,他们依然知道应该欲所欲得,避所欲避,而现在的我们,却常常飞蛾一般的,投向欲望的怀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e71e5a24e2e5476f.jpg)
我也知道,不能因为久远就应该相信他们的话语。再说,认知和时间有关系吗?人总应该相信自己印证的知识。
从总体上来说,使人的热情或愿望转向一切学问,一切知识,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实践,一切教养,简言之,也就是一切有“美”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通过类似“规劝”带来一种唤醒,人在自然的冷漠状态下,不可能献身于美好和高尚的事业;如果他的灵魂没有被规劝所启发,也不可能立即领会最高层次和最完满的善。
这是两千年的罗马人所说,很恰当。他们如何相信艰难生活中有这样的完美呢?他们也没有体验过今天真正的美好?我们总是那么自以为是。
在他们看来,灵魂必须逐步从低往高走,经历所有美好的事物,才能达到最完满的善,所以,规劝也应该从普通的东西出发,并且逐步前进。
这种规劝将激发人们追求哲学本身;根据各种思想体系,从总体上进行哲学探索;不把任何学派置于优先地位,而是按照各种体系自身的价值肯定它们;并且,通过这样一种大众化规劝方式,将哲学置于更高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5c9d06bbfe08729b.jpg)
喜欢电影,音乐,喜欢财米油盐,喜欢小猫,跳舞,喜欢影视剧中精彩的句子,都是好体验,人生积累感官体验,深化感悟启示,最终要找到实现自我,体验善和真正的爱都有目标。
你的刻骨铭心,早就是某些人生命中的一段印记,经历周而复始,或是他人孜孜以求。彼此能够交流这个世界的美好多好,但是,你知道,我们依然需要智慧实践,才能懂得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