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你的个人边界,一切都有解。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对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人(姑且称之为小袁)的评价是:这个人太自我。
开始我对这个评价不是很理解,小袁看起来挺好的呀,待人接物甚至比其他一些共同认识的人还要得体和有效率。
直到我听他解析了一些我也知道的事实之后,我才认同了朋友的观点。
小袁作为一级领导,总是各种指挥到每一个员工,不仅如此,每一个动作都要按照他的要求。那一句话说到不是他亲传的原话,都会被批评。
小袁总是替所有朋友操心,总是在想谁谁“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别人的评价中判断自己。如果他听到一个人说他一句甚至是中性一点的评价,而不是褒扬的话,都会紧张好几天。
之前我认为小袁的执行力很强
反过来,小袁作为下属
领导小袁往东,小袁撒丫子就跑,跑的比谁都快
领导小袁往西,继续撒丫子就跑,也不管自己现在的坐标已经很东边了
几个月之后,小袁突然发现,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多都没有顾上,进度严重滞后
之前我认为小袁极度敬业。
这里就有一个概念,心理边界(也叫个人边界)
维基百科这样定义“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
东方人普遍对心理边界很不陌生(语音:非常模糊)。假如你回到家,发现有人闯进你家里,要把电视抱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把他赶出去;但当一个人指挥你做东做西或者恶语相加时,你却很可能选择忍耐或顺从。
东方人的特点就是,只有物理边界,没有心理边界。
举例:因为你写字很丑,别人总是嘲笑你的字跟狗爬一样。
字是可以一点一点练好的,这事情可以逐渐控制向好。
别人嘲笑字如狗爬,你也可以幽默地回应,或者当作没听见。
但别人嘲笑的行为是你没法控制的。
如果你不想被嘲笑,可以选择练字,也可以选择和嘲笑你的朋友断交,这些都是你可控的。
但如果因为发生了“有人嘲笑你”这一现象,你就生气了,那就很苦了,因为嘴长在人家脸上,你控制不了啊。
《超级个体》这样说:
一个能掌控人生的人,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健康的心理边界,这样当你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切都会有解——知道什么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放手不能控制的,专注于能控制的部分 。为什么说“一切”都有解?因为 放弃也是某种解决方式。所以,只要有边界,一切都有解。
如果心理边界不清晰,你就会受苦。
受苦就是把情感投射到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之上:各种贪嗔痴。
举例:胖,我选择多吃,我愿接受别人说我胖,不受苦。如果我选择多吃,然后胖,还不能接受别人说我胖,那就受苦了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希望,家人按照我们的愿望去生长,行为方式思维方法变得越来越像自己。
在现代社会,没有了宗族家长制度,希望自己控制不了的家人改变,当然希望就会落空,其实边界外的东西都是不可控的,认识到这是边界之外,就不应该去追求,也可以说,边界不清楚,以为都该自己控制,于是就受苦了。
再比如说,领导聊着聊着微信,突然不理你了,啥也别想,瞎猜就是suffering。
和异地恋的情人更是如此,遇到各种通讯中断,啥也别想,放下继续学习和工作。否则就是折磨自己。
心理边界不清的人,也不容易尊重别人的心理边界,往往会让他人很痛苦。
比如,家长不敲门,就进入孩子的房间,因为家长认为“你都是我的,你有什么好背着我的”。有各种小秘密的孩子,其实就是心理边界受到侵犯而想出来的自洽行为,这还算好的呢,如果变成一个熊太行专栏里那种为奴的子女,更惨。
再比如,在家里,总有人喜欢给你“夹菜”也是边界不清的表现。
这个时候,你的心理边界也开始破洞。如果你一定要为他的心情负责,等于你也把注意力投放在不可控的部分,你也会痛苦。这就是人际关系里常见的一种情况——他们为彼此着想,结果双方都很痛苦,这其实是一种互相折磨。夹菜就是这样的折磨,对自己的折磨,对孩子的折磨。
在今天这个每个人都在讨论自我、讨论如何做自己的时代,先搞清楚自己的心理边界,修补自己的边界,变得更加重要。
1、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2、放弃边界外的东西,如同巴菲特减法一样。
3、专注边界内有意义的事情。
赋诗一首,一切都有解!
十年求医不死病
万里寻佛有缘人
而今异度潜心咒
无枷无拷自在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