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恐吓局之精英部队读书悬疑推理

猎豹             【挪威】尤-奈斯博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519人  清澈的北风

-1-

很明显,本文与甲壳虫乐队以及村上春树先生的《挪威的森林》没有任何关系!

本文想要介绍的是挪威畅销书作家尤-奈斯博极其作品《猎豹》。

-2-

尤-奈斯博,号称北欧犯罪小说天王,是挪威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图书畅销排行榜的冠军。他拿过北欧所有的犯罪小说大奖,包括玻璃钥匙奖、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说奖、书店业者大奖等。或许,他目前唯一欠缺的只有一座推理小说领域的最高奖项:爱伦-坡奖。【2010年小说《悲伤的精准度》获得提名】

挪威国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6万,在40多个欧洲国家中排行第六,国土面积甚至超过了德国、意大利及英国。挪威不是印象中的弹丸小国,尤-奈斯博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3-

即使不提尤-奈斯博的系列文学作品,他传奇的生活经历和不断变换的多重身份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高中时,他加入了挪威的一支甲级足球俱乐部意志球队,并计划加入英超托特纳姆热刺队,如果不是因为膝部受伤,他几乎成了一名职业球员。由于在高中期间经常逃课,他没能从高中顺利毕业,但靠在服兵役期间的刻苦与大量阅读,他最终拿到了自己的高中毕业证书。从挪威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他成了挪威最大的证券公司--奥斯陆证券交易所的高级分析师。当他厌倦了与数字打交道后,就开始写歌、组建“Di Derre”乐队并一度成为挪威知名的摇滚歌星,出过二张专辑,开过大型演唱会……

这些已经够厉害了!然而,就像书中介绍的那样:当他厌倦娱乐明星生活后,他决定休半年长假,他带着笔记本,跳上飞机,前往澳大利亚,在那里写下了日后让自己名声大噪的 “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犯罪小说。

他之所以有这么多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完全是因为他强烈的表现欲作怪。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一个作家应该具备的天赋。尤-奈斯博说:“这不能怪我,我只不过是继承了我爸爱炫耀的基因。”【《新周刊》第477期,原作者:宋爽】

-4-

尤-奈斯博曾在2013-2014年期间在大陆出版过《悲伤的精准度》【豆瓣阅读量415评分7.7】、《孤独的精准度》【豆瓣阅读量274评分8 .3】和《死亡的精准度》【豆瓣阅读量198评分8.1】三部曲,但在国内似乎未引起太多的注意,这或许与他作品的题材有关,也或许与他对犯罪小说的理解与国人不同,正像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犯罪小说是干吗的?不是说正义一定要得到伸张,或者犯罪肯定会被缉拿归案。世界上不尽人意的事情多了,道德和利益往往冲突,而我的小说只要展现这些就可以了,剩下的我管不了。” 【《新周刊》第477期,原作者:宋爽】

这一“滞销”现象终于在2016年4月份《雪人》【豆瓣阅读量5795评分8.1】出版时略微得到了改观,我猜想这与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在《雪人》获得成功后,湖南文艺出版社随即在同年的11月出版了《猎豹》【豆瓣阅读量2465评分8.6】,并风风火火地在亚马逊等网站搞起了预售,但其实,《猎豹》是尤-奈斯博2009年的作品。

-5-

初读起来,《猎豹》还是让人感到亲切的,因为在侦破连环杀人案《雪人》后,身心俱惫的哈利-霍勒侦探【尤-奈斯博系列犯罪小说男主角】选择来中国的香港隐居,当然,还不忘记调侃一下大陆的雾霾天气:“他朝中国大陆望去,只见那头的黄色烟雾一年比一年重。但在(香港)太平山顶,空气吸起来几乎是新鲜的。”

尤-奈斯博的文字很有画面感,喜欢通过描写北欧阴冷的天气来营造悬疑小说的恐怖氛围,情节设置复杂且扣人心弦,对犯罪过程、犯罪手法及犯罪现场的描述让人如临其境且毛骨悚然。但更让我比较欣赏的时,尽管是侦探小说,故事的讲述却不隐深晦涩或故弄玄虚,甚至有时会故意让你猜到某些情节,让你在沾沾自喜中缓冲紧张情绪,但是你不要奢望在读完本书前就能猜出整个故事的结局。

就像一位读者给出的热评那样:

凶手是A;

不对,是B;

靠,难道是C?

绝对是D;

不会吧,是E?

F,绝对是F!

我去,还真是B!

-6-

2017年3月,哈利-霍勒侦探曾应简叔之邀来大陆协助侦破简书征文引发的疑案,最终却音信皆无至今生死未卜,令人唏嘘不已……

战略恐吓局      荣誉出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