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一切处,亦不皆实语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5〈7问罪过品〉:「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聪明大智、利根黠慧,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波斯匿王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波斯匿王噉食太过。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噉食太过。何以故?大王当知!噉食太过者,体难回动,懒惰懈怠,所食难消,远离现在、未来二世善法利益。」而说偈言:
「噉食太过人, 身重多懈怠,
现在未来世, 于身失大利。
睡眠自受苦, 亦恼于他人,
迷闷难寤寤, 应时筹量食。」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众生者即王身是,大王亦甚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德具足,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我之所有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大王之罪太极暴恶,大王太严、大王太忽、大王太䩕、大王太卒。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太恶。何以故?大王当知!若王、王子性太恶者,彼为一切多人不用、多人不爱、多人不憙,乃至父母亦不憙见,何况余人大臣、王子、长者、居士等,是故大王,黠慧之人不应太恶。大王当知!有黠慧人所欲作事,应当安详,不应太卒。」而说偈言:
「若王行恶行, 瞋心不见事,
动则怖众生, 乃至父母畏,
何况余非亲, 而当有念爱?
大王应当知, 智者舍瞋恚。」
尔时严炽王在坐对面,闻大萨遮尼干子毁呰自身,心生不忍、瞋心、恚心、懊恼心、无欢喜心、生毒害心即作是言:「萨遮尼干子!汝今云何于大众中说我过恶,毁呰于我。我从昔来,无人敢正看我面者,汝今毁我罪应合死。」作是语已,以瞋恚心告诸臣言:「汝当捉此说不爱语、愚痴沙门,断其命根。」
尔时萨遮尼干子惊怖毛竖。语严炽王言:「大王!汝今莫速卒作如是恶事,不饶益我!我有善言,愿王暂时施我无畏,听我所说。」
王言:「沙门!与汝无畏,所欲说者,汝当速说。」
萨遮尼干子言:「大王当知!我亦有罪。」
王言:「沙门!何者汝罪?」
萨遮尼干子言:「大王当知!我罪过者,由太实语、不虚语、称事语,以我如是大恶人前、可畏人前、急性人前、无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如是恶行人前说如实语。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一切时、一切处常说实语。何以故?有不饶益故。大王当知!黠慧之人应当善观可与语人、不可与语人,应当善知可语时、非语时,应当善知可语处、非语处,然后说语。何以故?大王当知!实语人者,世人不爱,世人不喜,智者不赞叹,世间痴人瞋。」而说偈言:
「智者不知时, 卒随意说实,
彼人智者呵, 何况无智者。
智者一切处, 亦不皆实语,
是实憍尸迦, 实语入恶道。」
尔时严炽王闻萨遮尼干子说自身过,即便开解,心生欢喜,白萨遮尼干子言:「大师!师无罪过,由我太卒。今闻师教,如闇得灯、如盲得眼,常当受持。我今忏悔,愿师于我莫舍实语。」而说偈言:
「我实愚痴闇, 不识知识语,
是故生恶心, 出如是恶口。
我今圣人前, 忏悔如是罪,
愿愍诸众生, 令我罪除灭。」
」(CBETA, T09, no.272, p. 341, b10-p. 342, 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