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道学•国学•养生国学与传统文化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德经》第52章学习感悟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4人  姝写光影

摄影 @ 张慧姝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杨鹏校订本)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文:张慧姝

01 世界出自同一个源头吗?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句话,如同《圣经·创世纪》开篇第一句“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一样,是一个明确的宣告,宣告创造论的宇宙观。天、地、人、万物、包括时间和空间,都是被造物,都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本源力量创造出来的,这个创造万有的“天地母”,在道德经第25章也提到过,老子称之为“道”、或“大”。道德经第25章“有无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既然《道德经》里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圣经》里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个“天下母”和“上帝”,指向的是同一个源头吗?刘军宁老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指出这是《道德经》的最大意义所在和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道德经》向人们展示:统摄宇宙万物的天道只有一个,世界出自同一个源头,而不是两个、三个源头……

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上看,中国在呼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对同一个世界源头的认识和理解,并把这种认识和理解分享给大家。这个“道”不是一个部分的“道”、局部的“道”,而是一个全盘的“道”,“道生一”,不能两个“道”生一。宇宙万物包括人,出自于同一个地方,而不是两个地方,这是《道德经》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刘军宁:世界出自同一个源头@《杨鹏解读<道德经>》研讨会

02 如何“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Γλῶθι σανό),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 他应道:"认识你自己"。

宣称“上帝死了”的尼采,也表示"认识你自己"很难,他在《道德的系谱》(Zur Genealogieder Moral)的前言中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可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生而为人,不可避免地会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生命意义何在”、“我将归向何处”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始终荣登哲学界十大难题榜单。

事实上,在未建立起人和“天道”之间纵向联系的前提之下,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解答,永远会处于一团混乱之中。

先来剖析一下“我是谁”的问题。是谁在发问?是人。人向谁发问?向人。人问人什么问题?人的问题。唐崇荣牧师说:“这样就产生了主体跟客体之间的混乱。问的人因为不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就问这个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人作为给予答案的人。这就是人类有了几千年文化的历史没有办法解决人在宇宙中身份的原因。”

老子在这章揭示了“认识你自己”的办法:“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就是说,既然知道了天道与宇宙万物的母子关系,认识了天道,也就能认识万物。既然知道了宇宙万物为天道母亲所生,我们就要抱守、遵循、追随创生万物的永恒之母,这样即使我们的肉体生命消亡了,灵体生命也能因回归到天道母亲的怀抱之中而得以永存。

03 为什么认识了天道,也就认识了自己?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永远是平行秩序。在与他人的平行关系之中,很难认清自己。我们通常有多重身份,是孩子的母亲、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等等,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你,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确立的你,是真正的你吗?其实这种自我不能自持,因为是处于流变之中的。

处于流变的平行秩序中的人,往往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患得患失。《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始。老子告诫我们“既得其母”之后要“复守其母”,也就是,认识创造万有的本源,承认自己是被造的,承认被造理性的有限,真诚谦卑,遵循天道,追随永恒之道。

人在世上只是短暂的停留。今生不是全部。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一切,都要成为过去。“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对于国家统治者来说,无为而治,要塞住多言的舌,关闭侵扰百姓的大门,终身不折腾;对于个人来说,要管控住欲望的口舌,不要为了享乐与纵欲,而毁坏了自己的灵魂。因为,“我们不是定睛在看得见的事上,而是在看不见的事上。因为看得见的是短暂的,惟有看不见的才是永恒的。”(《哥林多后书》4:18)找到“天下母”这个永恒的、确定的、不变的本源之后,也就是找到了自我的真谛。

如同流浪与家园、短暂与永恒、谎言与真理、死亡与生命、此岸与彼岸互为印证一般,在确定性之光照中,我们才辨清了短暂与永恒、不确定与确定、朽坏与永恒。“用其光,复归其明”,天道之光,永恒之光,真理之光。来自天道的光照,给我们生命滋养与力量、智慧与启发、照亮我们内心之光,开启我们灵性生命。

抱守天道,也就是找到人生立足的基石,从此告别脚底流沙的岁月,扎根于丰美的河边。告别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不确定性,根直入河里,不被炎热所困,不被荒旱所扰,向上的生长离不开向下扎根,扎根在天道之中,扎根于生命、滋养、能量的源泉之中。

回归天道,就如同湖水永远向往着回归大海一样,人内在的神性也始终涌动着,身行走在宇宙间飘荡不息,而内心却渴望回到彼岸。天道圆圆,各复归其根,回归天下母的永恒怀抱之中,没身不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