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匮乏信念,摆脱烂故事绑架,跳出自我损耗的死循环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锦明老师谈亲子教育

昨天需要买一些水电的耗材,想起之前做装修的朋友跟我说的,去他相熟的一家五金店,跟老板说是帮他买的材料,就可以享受优惠的价格。

当下就决定按他的建议去做,这样可以买到便宜的材料。可是很快就有一个带阻念头冒出,内心有一个想法对我说,我这样是在说谎!因为我说的不是事实,实际上是我买的,不是我朋友买的。而且这次买的东西不多,为了省这点钱而撒谎,值得吗?再怎么说,撒谎也是一件不好的、不光彩的事情。

当意识到这股能量对撞,马上就让自己停下来,好好分析我的碎碎念。很显然的,我被一些所谓的道德标准给绑架了。

从小到大,我们受家庭或社会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的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习惯性按照这些标准去判断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符合标准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不该做的。

一个标准,我们越觉得是对的,越相信的,就会倾向于把它作为衡量所有事情的一个尺度,并且习惯性的套用到遇到的任何事,任何语境。

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不论遇到哪种的情况,都用这套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达标的,就是不对的,自己去做了,就是错误的,不好的。

每当你想要一样东西,但是你的某个信念告诉你,你这样想要这个是不对的,你就会产生能量对撞。然后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始犹豫,拿不定主意。

可是很多道德标准都是基于特定的语境,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且很多标准都是匮乏的,要么是出于匮乏的动机,要么是出于某种操纵性的目的。

如果一个人被众多匮乏标准所束缚,他会活得很不自由,活得很不像自己,活得很纠结。人生会常态性陷入左右为难的能量对撞。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按照这些标准去活,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标准有所交待。

可是,你自己都无法得到所要,你对自己又有什么交待呢?而且往往你按标准去做了,对方也无法得到所要啊!

就好象这次事件,如果不是借朋友的名义去买,可以有优惠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去那家店买东西的,因为我习惯去交通更加方便的另一家。

因此,我去另外一家的话,这家店也无法赚到我这单生意的利润。结果是,我无法得到优惠,对方也无法得到更多收入。而我借朋友之名去买,不但我自己得到了好处,对方也增加了利润,增加了收入和流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我赚到了优惠,他赚到了利润,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如果我受限于所谓道德标准,认定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我既无法得到优惠,他也无法得到更多利润,而且以后我也不可能继续去他家购买,因此他还失去后续更多的利润。

这次事件,其实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之所以引发我上述思考,是因为在我的现状中,类似这些小小的能量对撞,激活得还是蛮频繁的。每一次虽然是小小的不爽,可是激活的次数多了,也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小小的能量对撞,就好象鞋子里的小沙子,一开始不会感觉太痛,但是不去处理,越走就会越痛,而且让你常态性处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过顺心自主,心想事成的人生。更何况不止一个小沙粒,很可能是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因此,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雪球不处理,就会越滚越大,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意识到自己受到很多匮乏信念的渗透,遇事习惯性将自己套到各种各样的标准、应该上,导致陷入进退两难、左右不是人的纠结,更让我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观感,担心自己的做法会不会遭人非议,会不会给别人造成不爽或伤害,到现在还是一股影响我的惯性。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担心别人对我有微词,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不配得感。

认为必须要做到很好很棒很了不起的程度,才是够好的,而当下离那个标准还非常遥远。这个惯性还很强,还需要下功夫去修炼。

是时候跟匮乏的标准分道扬镳了,是时候将焦点从在乎别人转移到在乎自己以及共赢上了。是时候用新的丰盛标准去代替旧有的匮乏标准了。

新的标准应该是:

1.这样做是否让我得到所要,活得更好

2.这样做是否让相关人也能得到所要,活得更好

3.这样做是否遵纪守法,甚至给社会带来好处

如果三道标准都满足的话,就可以放心去做,因为这已经是完美态了。

从小到大,人们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信念渗透,往往是匮乏居多,因为大人总是习惯性出于保护我们,防止出现危险。因此大部分信念都是匮乏的,而且大人很少教我们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与边界在哪里,导致我们误以为任何时候任何状况,这些标准都是适用的。

凡是感觉源点匮乏的信念,只会创造出不要的实相,这个是确定无疑的。而当我们昧于吸引力法则,将这些信念、标准无限制的套用到人生各个面向的时候,就进一步扩大其负面影响。甚至给整个人生造成持续而深远的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