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可控节奏

2021-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橙梓

0、碎碎念

回顾学校的七年里,我钟爱足球、单车、马拉松等各种运动。每次运动完我都能感受到身体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快乐,我享受流汗带来的轻盈感,然而这种感觉在我离开学校后逐渐消失了。这种消失不是运动不再产生多巴胺或,而是好像找不到那样的一群人大家一起去玩,自己很难找到理由去运动,会给自己一堆理由宅家里。

运动这件小事出现转机是在去年我找到了游泳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我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的。从一开始只能游400米逐渐到突破600米再到最后可以累计超过一千米,每次多完成一点好像也不是不可以。控制好时间、呼吸的节奏、休息的频率,完成这件事其实并不难,游泳对我来说完成就会很开心。

1、梳理好每条链路

在运动中逐渐发现日常的项目想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通,两者本质的逻辑是相似的,即这件事是可以做且能做的。但运动和做项目也还是有区别的,运动可以一点点尝试边游边调整,在状态好的时候多游点,状态不好的时候少游一点;做项目则要在一开始想通主要的盘面和逻辑,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必须要做的事有哪些。

站在开发一款全新的车型来说,每个硬件的开发周期、电子元器件的调试周期、新车搭建完耐久试验的周期、制造生产的验证周期、整车匹配性能的周期等等,这些周期可以被压缩但不能直接忽视掉,不然上市前做评估的阶段会发现有重大的隐患或因为卡在关键节点延期造车。现阶段,大部分抱怨新能源车不靠谱,还是输在了生产的验证周期,单一车型在一个厂能稳定月产过万才能进入门槛。

2、可控的前提是理解

当一个项目在立项之初梳理好大的框架后,所有的项目精力会汇聚在一起听项目总负责人梳理各自要完成的工作。这一步是首次识别风险的环节,如果给单一零件的开发周期只有18个月但负责零件的工程师在识别到需要24个月后未告知自己的项目经理,那么这个噩梦极有可能伴随整个项目。

这个环节就充分体现了项目经理的价值,对内要理解每个零件大体的开发状态、要能提前协助工程师识别风险,对外要理解整个项目和自身系统的匹配度能否及时跟上, 这种理解的过程是通过实践一点点出来的。尤其是对于风险的把控以及问题的处理能力至关重要,老法师在这方面的好处是经历的足够多,可以轻松识别什么事按摩下工程师的心理就行、什么事在初期看着没啥问题但一定要在萌芽阶段解决,什么事是整个团队也搞不定的需要上升。

3、关键接点要守住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是一件非常崩溃的事,责任心强的人可能会咬咬牙一直跑下去,摸鱼心态的可能就会走走停停,但无论是哪种心态最终都会因为失去内心的一把火走向放弃的结局。

我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把马拉松拆分成无数个100米短跑,在肉眼可见范围内可以看到奋斗的小终点在哪里。项目经理要找到系统的节奏,总负责人为了让每个系统的项目经理都能顺利按照一个节奏走,他会设置一个最慢的点,即跑得快我可以先不管你但你跑慢了不能慢于一个速度。

这样的一个个小目标可以便于审视每条链路上大家的进度是怎样的,也便于让每个执行的人有更加清晰的目标每个小阶段要完成什么,既然大家都是拖延症患者那就不断设置多个DDL在前面收拆。

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人是最不可控的,大公司会用系统和体系文件去约束人。但我始终认为人是有温情且能学习的,好的项目经理可以让跑得快的人持续快乐跑下去,让跑得慢的人一点点找到节奏,整体气氛融洽了干活也就舒心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