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城香·别让利益遮掩了辉煌
一·古都洛阳,国色天香图片来源于网络
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其作为军事要地的关系紧密。洛阳地处古洛水北岸,今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 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古书记载:“洛阳地处九州之中,北据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西控函谷”。洛阳古都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洛阳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例如:北周武帝三次举兵东征灭齐国皆因受到洛阳的阻挡而失败,最后一次东征不得不绕过洛阳从平阳进攻最后一举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
洛阳作为中国古代都城齐聚地,随着朝代更替和中国文明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史上有13个国家(包括诸侯国)或王朝在此定都,洛阳成为都城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帝喾在位时期的都城,那时名叫西毫城,东周时期东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阳(当时称洛邑城),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西汉、东汉的个别帝王在位时期都曾在洛阳定都,(东汉时期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较久),后来洛阳又相继成为西晋和北魏的都城(北魏孝文帝看中洛阳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巩固统治,又是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将北魏原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洛阳成为都城最繁盛的时期是在隋唐时期,洛阳作为隋朝和唐朝的东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隋炀帝始创科举制度于此、隋唐无数仓库和经济交流在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学兴盛在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洛阳古都所承载的历史地理和思想文化影响至今。洛阳拥有众多美称: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洛阳有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洛阳古都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是中国古代都城在世界上史上能号称为国色天香的古都之一,在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极具历史地理和文学研究价值,1982年,入选国务院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之中。
二·长安古意,芬芳遍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安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其成为历朝历代的都城密不可分。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的渭河平原,南靠秦岭北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古时候有“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因此,当地适合耕种和居住。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长安人口集中,经济发达,逐渐成为各朝的都城。长安成为都城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在丰京的基础上建镐京;自西汉至唐朝,中原地区较为兴盛和强大的政权几乎都长期定都于此,包括西汉(公元前200-公元8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农民起义建立的更始政权、东汉初年、西晋、西魏、北周、隋朝(隋朝将西都长安城扩建,改名为大兴城)、唐朝。唐朝时期,尤其是开元盛世时期,长安城各方面的发展达到鼎盛,安史之乱以后才渐渐没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长安城作为历史文化之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瑰宝。“长安”之地名取意于“长治久安”,长安城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文化之都,是因为其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首先,从长安的建筑艺术上来讲:长安城自秦朝以来长期作为强盛王朝的都城,秦朝在此兴建长乐宫,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此营建未央宫。长安城长期作为国都,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宫舍建设多规模宏大奢华,宫舍设计、精美的壁画、雕梁画柱、等艺术作品等皆出自大师名家之手,唐朝时期有诗人用“九天阊阖开宫殿”的诗句赞美长安城宫殿屋舍建筑的精美绝伦;从文学和宗教文化上来讲:自汉代的赋兴起到魏晋的长短句,再到盛唐的诗歌,其中有不少名篇都是写长安的,尤其是隋朝科举制产生,到唐朝兴盛的时候,寒门子弟可靠文学才华追求功名利禄,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涌进长安,使得长安到处充满浓厚的文学气息。唐朝时期佛道两教发展兴盛,加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西域和欧洲多个国家的宗教、舞蹈、音乐等文化也传入长安,使得长安文化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从饮食服饰和手工艺品上讲:长安城作为汉、隋、唐三个强盛王朝的都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以及番邦国外的商旅,饮食自是多种多样,长安城的夜市和东西两市作为经贸地点,通常来自天南海北各种口味招牌的酒肆比比皆是,同时兼具美食和娱乐的场所也不少(如:提供舞蹈,音乐表演和近身服务的花楼,俗称烟花场所)。中国古代的服饰在各个朝代呈现不同的特点,汉朝由于儒家思想盛行,服饰风格较为保守,但到了隋唐,由于当时亚欧大陆板块有所变动,气候带发生变化,中原地区普遍高温,为了散热,隋唐时期服饰比较宽松暴露,材质也薄而透风,加之受到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纺织技术进步,唐朝时期的服装款式多样,尤其是女子的服装样式较多。此外,能值得一提的还有手工艺品,陶瓷器一直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汉代便产生了青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白瓷,至隋唐,中国的陶瓷艺术已经基本成熟,到唐朝,又出现许多新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唐三彩,以由红、黄、绿三张颜色为主,造型多样,内容有体现宫廷贵族生活的,也有反映民间普通人劳作的等等。在长安的市集上经常都能看到非官窑生产的唐三彩,唐朝对外交易中的商品大都为官窑生产的高质量唐三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长安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除了在建筑、文学、饮食和艺术上的体现之外还有很多。长安城在中国古代史上的繁华不仅仅在外表上,也在其内在的历史文化文化价值上。因长安长期作为中国历史上几个强大鼎盛王朝的国都,因此,长安附近聚集了历代的王陵,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重视考古研究以来,长安城成为我国考古研究的重点地带,事隔千年之后,长安城一次又一次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现出了他过去的辉煌历史。1982年,长安被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四大古都,成为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三·借古讽今,反思保护
回顾历史,我们自豪中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过值得让中国人骄傲的古代文化,但我们更应该看清现实,反思当今中国应该如何去拯救、去保护、去发展延续那些曾有过的辉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点在经济建设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进步了,但却为这一点进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洛阳许多历史遗址因为城市建设而从地表消失,被高大的建筑物取而代之,那潜藏的历史价值被深埋在高楼大厦底下;黄土高原因过度砍伐而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渭河因泥沙淤积而断流,周边河流或被工业污水污染或枯竭,曾经“八水绕长安”的盛况不再,冬春季节季风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沙尘席卷而来,昔日繁华的长安城风沙漫天,叫人难以难以生活;古城被开发为旅游区,美其名曰更好的保护,但为了经济利益而疏于管理保护,古城墙上总能见到游客但新手涂鸦,还经常见到垃圾遍地……
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发展,让曾经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渐渐遗失,我国每年花巨额在文物保护上,然而却没有多大的成效。我们是该反思:是要先发展经济再来挽救历史文化?还是放慢发展发展经济的脚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答案无疑是后者,保护为先,发展放慢。具体怎么做?一、加大文物保护投资力度,用科学的手段保护文物;二、经济建设给文化建设让路,城市建设绕过历史文化遗址;三、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历史遗迹旅游区和文物展览博物馆内设保护文物的宣传标语,加大文物保护管理力度。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魏徵(魏征)等人所著《隋书》、刘昫《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