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剖内省随笔散文解读人世

前任、后任和知已(三)

2018-10-03  本文已影响507人  牛犁

                            《前任、后任和知己》(三)

前任、后任和知已(三)

知已林徽因

诗人徐志摩与才女林徽因的相识、相知、相恋,是从结识她父亲开始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一样,也是一位颇有能力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和众议院议长,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

1920年,林长民林长民以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的身份,带着林徽因前往英国,这一年,林徽因年仅16岁,还是一名中学生。

同年秋,徐志摩抵达伦敦。在一次演讲会上与林长民邂逅。

初次见面,徐志摩被林长民的演讲所吸引,又加上林长民是老师梁启超的好友,两人一见如故,遂结成忘年交。

初到伦敦,徐志摩经常去拜访林长民,两人相谈甚欢。

不过交往几次过后,诗人惊异地发现,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不仅长相俊美,而且举止和淡吐不凡,对文学和艺术有很好的悟性。

林徽因当时正在爱丁堡的圣玛利亚学院读书,因父亲林长民经常出去开会和访友,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所以常常感到孤独和苦闷。

这种苦闷和孤独,在她后来写给好友沈从文的信中可见一斑。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间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正在这时,徐志摩来了。他帮助孤独敏感的少女打开了一扇通往英国文学殿堂的大门,使林徽因热爱上了雪莱、拜伦和勃朗宁。

林徽因的突然出现,让徐志摩从惊喜、赞叹,到渐渐的迷恋。仿佛有一种奇异的风,吹进了他的脑海,使他将一股不可遏止的激情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

前任、后任和知已(三)

徐志摩的表弟、建筑学家陈从周在他所编的《徐志摩年谱》关于徐志摩离婚一条曾注有如下按语:“是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谈婚论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故志摩出此举。他对徽因的倾倒之极,即此可见。……后以小误会,两人暂告不欢。志摩就转舵追求陆小曼,非初衷也。”

但是,两个人的亲密接触,早被老练的林长民看在眼中。为了阻止他们的恋情继续发展,林父在林徽因尚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不辞而别的迅速带林徽因回国。

林长民为什么反对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一起?

依我的猜想,他首先是不想让宝贝女儿嫁给个二婚男子;然后是在张幼仪身上看到了徐志摩的无情,担心林徽因会重蹈覆辙;再就是徐家二老是守旧式人物,担心女儿嫁过去受不了那些管束。一句话,对徐志摩缺乏信任。

在林长民眼里,这个人做朋友可以玩玩,做女婿绝对不行。

林长民的心事最后被他的好友梁启超给化解了,他把自已年轻英俊的儿子推荐给林长民。两人一拍即合,这就有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而在此之前,除了跟徐志摩的接触,没人听说林徽因谈过恋爱。

可怜的书呆子徐志摩,哪里是林长民和梁启超这样政客的对手,到死也没弄明白林徽因为什么变卦的?

他当年为了追林徽因,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冒违抗父母之命之不孝,与已有身孕的张幼仪离婚,到头来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任、后任和知已(三)

林长民当年曾给徐志摩写信称“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当劝说无效时又搬出梁启超劝退徐志摩。梁说:“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有已之快乐。……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并。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及难,所想之神圣境界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生而已耳。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

梁启超的一番话,看似说给徐志摩一个人听的,我觉得他说的是双关语,除了徐志摩以外,还同时说给林氏父女听,一句话,我这位“学生”不靠谱。

于是就有了徐志摩那封著名的回答信,“我之甘冒世之大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己!”

在林长民和梁启超劝说无效的情形下,于是他们宣布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并双双去美国学建筑。

不谙世事的徐志摩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但他并不恨林徽因,不恨林长民,不恨梁启超。

这一点林徽因说的很清楚“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他从不会刻薄地单支出严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谪凡是与他不同的人。他这样地温和,这样的优容,真能使许多人惭愧,我可以忠实地说,至少他要比我们多数的人伟大许多。”

前任、后任和知已(三)

伯拉图说,“人是劈开的两半,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另一半自已。”

遗憾的是,多数人找不到那个被劈开的另一半。有的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仔细一看仍然不是,只好无奈的离开。

徐志摩在这一点上比我们执著,但是他真的找到了吗?我怀疑。

林徽因不失为一位优秀的女性,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有身材,又有长相和内涵。被称为民国才女实不为过。

可是,我总觉得在她身上似乎缺少点什么。

她缺少的是追求幸福的勇气和诚实的性格。

自已内心明明爱的是徐志摩,却没有勇气和胆量冲破世俗伦理道德的束缚,没有勇气和胆量去面对社会與论的压力。

自已明明对徐志摩有过谈婚论嫁的承诺,却百般掩饰不敢承认。在这一点上,她不如陆小曼勇敢和直率。

可怜的诗人,一直到死都为他的心上人他的灵魂伴侣,保守着这个只有他们俩才知内情的秘密,在他心里,林徽因永远是他的人间四月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