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悦读尝思文集来谈一些正确的认识吧,少年

很多人对于读书都有一个致命的误解...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2798人  杠上花Q

你觉得读书很了不起,是受了学校、传媒的影响,而学校和传媒都是由读书人开办的,不知道你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没有?——和菜头


01

昨晚,看了罗振宇的002号知识发布会。

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为了推“得到APP”的新产品——《每天听本书》年度会员。

说白了,就是一个听书节目。

全程打得旗号是“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据说是找了专业的读书人士,把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压缩成半小时的音频再转述给你听。

嗯,一个你只要躺着,它自己就会动的服务。听起来还不错。

不过,发布会才刚结束不久,吐槽罗胖贩卖焦虑的声音就齐刷刷的冒了出来。

“又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贩卖焦虑”

“每天浪费半小时,假装搞懂一本书”

“假装劝读,实则圈钱”

“把收藏当做学习,把听过当做搞懂。”

...

说实话,虽然我个人是“得到APP”的用户。

但说半小时搞懂一本书,我也觉得有些扯。

不过那些吐槽的人其实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没太听懂罗胖的另外一句话:

拓宽自己的知识疆界!

而这,恰恰才是重点。

生活压力下固然有许多焦虑,但读书和缓解焦虑有一毛钱关系?

人家说的是扩展知识面不是吗?

你会因为不了解青霉素如何被发现这个知识而焦虑么?不会的!

你之所以觉得读书的行为,缓解了生活里的落后感;之所以会因为不读书,而感到焦虑,只是因为你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读书等于致富啊!


“有钱人都在读书,所以读书能致富!”

“有钱人都在劝我们读书,所以读书能和他们一样有钱!”

“老师说了,知识改变命运,所以读书能够脱贫!”

“老师说了,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读书能致富!”

生活里这些信息的干扰,加上单一片面的简单归因,导致很多人都有了读书能够致富想法。

他们当然不会因为下雨会刮风,就认为刮风一定下雨;更不会因为太阳出来公鸡会打鸣,就认定公鸡打鸣一定会出太阳。

但他们却真真切切的相信或者潜在的认为“成功和读书有着某种确定的因果关系”。

哪怕有人明确的告诉他,读书是为了拓宽知识的疆界,也丝毫不影响他把读书当做缓解焦虑的工具...

读书可以致富,真是我们对读书最大的误解了!


02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

那屌丝都在打游戏,大佬都在劝读书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首先我得纠正,大佬其实也打游戏的。

李叫兽的农药,最近四把都跪了。而我今早,也还翻了两页书。

如果你还愿意深究下去,这其实和我之前说过的鸡汤逻辑就很类似了:

鸡汤有没有用的问题,之所以被争论不休。其实还是因为优秀品质只是底层素质。

优秀得人,因为优秀本身带来的责任,确实更刻苦,更自律。但成功的影响因素其实还有很多,且每个人不同,它可能是资源,可能是背景...

当下层往上看的时候,妄图去总结分析成功者的内在逻辑,必然只能得到作为底层素质的品质共性

于是在模仿了表象,却徒劳无功后,才大呼鸡汤无用,上层是骗子!

而当上层往下看的时候,因为机遇时间资源的不同,他根本没办法给出更有效的指导建议,所以只能宣扬品质致胜的道理。

可能是为了自我美化,可能是为了压榨下层,也可能是发自内心。总之,你绝不能说他完全在撒谎!

读书的逻辑和鸡汤无异。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其实也就是“成功”的众多影响因素里,出现频率相对高的一种底层素质。绝不是必然原因。

或者更准确的说,他更像在玩一个概率游戏:

要知道。有的书你花时间看了,是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啊。大多数的情况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啊。

而我们赌的是什么?

赌得的是某一本书里的某一句话,能够在现在或者将来对自己有用,某个道理能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我们的行为,甚至影响我们的决策。

只不过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哪一部分时间会被浪费掉。

所以才要大量看,大量准备。碰到了,算运气好。碰不到,那就是无效成本。

这和在其他渠道学习的知识无异。只不过书的内容相对专业和系统,触发几率更高些罢了...

而那些“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知识付费都是骗人的”之类的废话,其实只是因为有太多幻想通过明白了某个道理、看了某本书从而一夜暴富的人。

最后,要我说吧。

读书最好的方式,其实还是要用来装逼。

嗯,趁大家都还觉得读书是个厉害的事情。

当个兴趣,多些了解。

少些靠它发家致富的执念,就没有那么多焦虑和压力。

正所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再说了,指不定那天它价值就自动触发了呢?


理性思考,感性生活

刷新日常观念,获取扯淡见解  

点个关注呗,我负责写,你负责看。对,你点一下试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