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成熟也是一种自卑?
看透人生还尚早,二十来岁的我们只是在谱写未来的“想当年”。
成长是突破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行为。有时候是自我突破,有时候是被动突破,自我突破的是渐修持戒,被动突破的叫承受苦难。
世俗中的人是被思维左右的动物,却不是控制思维的动物。常常会因为思维和行为的信马由缰带来各种预料不到的果。假清高不是自己刻意选择的结果,而且一种无奈的真情流露,这种流露出的真情的内核仍然是自卑。
潜意识里对自己本质的厌恶,会让自己建立起一道极其坚固的心理防御堡垒,这种强大而又坚固的心理防御机制会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或是因为语言的犀利,或是满腔愁绪的造作,或是因为某项能力的出众,或是成为不服输的强人。
往往这类人都有共同点,感受不到孤独美。
孤独是“沉”的过程,人能做到主宰自己的沉浮,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浮是入世,沉是出世,这种沉是阅尽繁华之后的“无所为而为”。
这种状态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境界,老顽童式的人生态度才是真成熟。
匮乏的阅历和人生起伏不足以唤醒真实的灵魂,本身没有错,但是能做到克制自我思维产生自主意识,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而世俗中见到的所谓的成熟稳重大多是一种“无所谓而不为”,是由无意识的自我认知控制的,没有渐修持戒的修行,很难被认识。
既然如此,只能在机缘中得到精进,我认为年轻人宁肯输给轻狂也不要败给所谓的稳重,不属于自己年龄该拥有的东西,一定是苦涩的。这种稳重特别有趣,不像成熟,也不像修养,更像是一种假清高,空洞而又肤浅。
二十多岁,对成熟的理解太过概念化。我所理解的成熟,是大厦将倾而不失泰然,是历经沧桑而不失童真,是身陷囹圄而不失从容,是超脱自然、逍遥自在。
该稳重还是该轻狂,应该看看手里拥有的东西、想要什么东西、准备放弃的东西。真正成熟的人思维是三层式的,而且很清晰,甚至会把时间倒着过,因为成熟的人时间不够用。
所谓轻狂是要理性接纳自己的本性,轻狂只是一针催化剂,摧毁掉世俗坚硬的外壳,唤醒本真。
但很多人却把自卑、不必要的保守、假清高、思维反应慢美其名曰成熟。
这就是距离感。阅读一个人只需要看他周围的社会关系就够了,年轻时候经历三五次挫败后,人们总是喜欢苦苦追寻那个只懂自己的知己合起伙来一起讨伐周围的环境,其实环境很美,只是你的心态不美丽罢了。
就因为这些所谓被自己“看透”的人生错过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诸多风景,比如幽默、童真、率性、创造力。
匮乏的阅历和人生起伏不足以唤醒真实的灵魂,本身没有错,但是能做到克制自我思维产生自主意识,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人在成长过程中思维逻辑会不断趋于稳定,这种固化思维的稳定性极强,往往被误当做成熟,每当这时候就会陷入自我认知的盲区,给自己一种能力提升的错觉,这种错觉来源于平台给予自己的身份、外界对于我们的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错觉。然而毅力和执行力决定了思维逻辑的有效性,所在的环境把自己麻痹到偏执的评价这个世界。
看不到真实的美好,所有能感知到的美完全只是自我心理的映射,心情好,事事都顺;情绪差,美的东西也会被蒙上偏见的色彩,而本质上就是太在意自我而又太忽略自我。
“你都有什么爱好特长啊?”
“我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哎,没有什么唯一的爱好!看到啥都想试试。”
没有唯一的爱好是忽略自我,对什么都感兴趣是太在意自我。就是如此,无所不专,却又无一所专。
未经浮沉历练过的随方就圆,是对事物浅尝辄止的不安全感而带来的自卑的掩饰,欲盖弥彰的露怯在人际交往中节节败退,被虐到向世俗俯首称臣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所谓的成熟,仅仅是曾经的满腔豪迈退身为世俗的奴隶而已。如此状态下的人,是可悲的,跟他们在一起感受不到37°以上的温度,曾经滚烫的热血已经凝固了。
在自己还能大段的背诵经史单词、摔倒了还能爬起来、还能够一骑当千的年纪,披甲执锐,跨上战马,感受寒光扑面的惊心动魄,体验此起彼伏的浮浮沉沉。而在这之后,即使累死在马上,坟墓离终点站也一定不会太远。
看透人生还尚早,二十来岁的我们只是在谱写未来的“想当年”。强说愁的年纪“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那也是功成身退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