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日随笔

2023-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个普通的笨人

《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二百五十六篇。

如何在维系社会稳定性的同时为创新活动提供最恰当的激励。市场经济与创新活动,二者几乎是孪生兄弟。创新是关于偶然性的机巧,故而常有超额的利润。另一方面,任何制度都可能被权力操纵故而为操纵者带来超额收益。这里,公共政策基本问题具体化为制度权衡:何种制度能从超常收益中甄别创新收益同时又不特别压抑创新。

半年多了,这本书终于快翻完了。我有什么收获吗?肯定有,但也又说不上来。感觉自己还是活在了自己的一个封闭的世界里。虽然在读书,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看,但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视角,还是突破不了自我的限制。就像上面的几句话,我是在看,也在想作者的意思。但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呢?就算我把他背下来,我又能有多大的变化。早上送孩子回来,在车上突然有种感觉,我还是很多年前的那个我。骨子里的东西虽然淡化了,但还是会时不常的出来一下。但我又不知道我所说的骨子里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时间进去的。

你每天都有新的经历,你就是由你的所有经历构成的。可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还是有强有弱。你希望忘记的,可能反而更难以忘记。你希望有的影响,他又实现不了。性格里面最早形成的东西,虽然会改变,但多少还是会留下一些痕迹。在偶然的时候,让你想起来。这好像是身上的伤疤,伤虽然好了,但疤还在。可能永远也不会消失。

有时很矛盾,你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趋势,那么你就可能是相对封闭的。你要是保持绝对的开放,那你可能又什么都不是。你只有至少封闭1起来一部分,才能形成独特的你。

你可以把自己放入一个系统,成为某件事的一部分。这样你会随着这件事一起运转。你与事相互成就。你通过事情,找到自我。找到你的存在感。而我不希望把自己放入任何的系统,那么你的这个自我就有点虚无。因为离开具体事情的一个你,无法被形容或定义。人总要是被一件事所定义,才能更具体。或是说你所做的这件事基本没有与他人产生什么关系。就像我的读书,这完全是一件个人的事,与他人根本没有交集。读书这件事是缺少参照物的,所以感觉少了什么。这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你的变化只有自己知道。要想寻找一些参照物,那你还是需要跟外界产生联系。

你还是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完善。那么对于外界的反馈就只是你修正自己的参照,而不是你最终的追求。你所有的目标都在内部,而不是外部。外部的反馈只是过程。

作者写的是如何保证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转。是站在整体的维度去思考,如何让这个系统更完善。而我想的只是如何让自己更完善。我还没有能力去参与社会秩序的构造。我现在读书的主要目的还只是认知这个世界,并通过认知实现一个自我的改变。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我还待在修身的阶段,就连齐家我都还没有做好。那就更别提其他了。

早上看视频,看到自己的一个同学抖音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有点酸。人总是会对你周边认识的人的成就表示出更多的情感。可你再进一步想,你会去做跟他一样的事情吗?肯定不会,那么你还酸个毛线。你干你的事情,人家追求人家的目标。如果你们有交集,那也应该是你看看能从人家身上学到什么东西。而不只是表达你酸的感受。

社会的多样性在于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方向上尝试。我们都是这个多样性的一部分。你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他为社会创造了娱乐的内容。通过这件事获得了关注和财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乐趣。我不也是在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来争取你想要的东西吗?你想要的是自我完善,一个不断的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在你的这个目标里,没有他人对你的关注。你所做的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事情。就算你所记录的这些思考过程,也只是为了自己。如果能有人看,并能得到一些启发,那也只是副产品,与我无关。因为我的初衷就不是为了他人而做的这件事。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读书,思考,实践,来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就是在投资的实践中获得财富。以保证我可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来维持我的正常生活。并有时间去读书。

那你最终想实现的是个什么结果呢?我好想最终只是为了自我,没有想过要对社会实现什么。如果有也是副产品。我对这个世界的划分就是,我还有其他一切的外在环境。我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就是我的全部。我不是服务于其他的,我只想服务于我自己。在我存在的这几十年,我要以自我为中心,让我能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从我的角度看,我与这个世界是平等的。我能感受的到的世界与我是共存的。我不在了,那么我所能感知到的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对自我的完善,换个角度讲,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完善。

我好像一棵树,在这个世界吸收营养,为的是让自己长得更高大。我来自于这个世界,可我又是无中生有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