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国学•养生

一个好为人师者的自白

2017-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还醒着

每一个好为人师的人都有着两大法宝——傲慢与偏见。两者相辅相成,毁人不倦。

在我周围的挚友眼中,我身上大概最难以容忍的就是我好为人师的个性。纵使他们频频提及,我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解剖过这一面的自己。在我的内心中,好为人师总是与乐于助人、旁观者清、忠言逆耳等观念混杂在一起。貌似有一个看似不错的动机,就可以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现在想来,我还是有着一群极为大度的朋友。

好为人师最紧要的地方,并不在于“师”字,而在于“好”字。这句话来自于儒家亚圣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就可以看出“好为人师”和“善为人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好为人师者源于己,对他人的评点来自于自己的心理需求;善为人师者出于人,对他人的帮助往往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同样是提出建议和帮助,一个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主体,一个以对方的价值观为主体。

记得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叫“圣人之患,在不好为人师”,说的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愿意随意指点他人。并不是说对方气度胸襟不足,而是知道的越多,人也往往更加谦和,越发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就越来越不好为人师了。

作为一个好为人师者,我很清楚对于他人指点的心理动因。加西亚的告别信中说,‘一个人只有在帮助他人站起的时候才有权利俯视他’。真实情况虽不至于如此傲慢,但基本的过程却大体不差。人的优越感只有在与他人的相比之中才能得到展现,所以好为人师的过程其实只是展示自己的优越感而已。他人对于这种行为的反感,并不在于观点是否有裨益,只是难以接受那种居高临下的俯视而已。所以,每一次当你内心真正想说的并不是建议,而是你如何如何比对方强的时候,就难免会引起双方的不快。

一个人的思维体系越封闭,就越是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越是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越是傲慢,就越是急于证明他人都不如自己,就越是容易好为人师。所以,好为人师的根本还是在于眼界的狭窄和对于自己的盲目自信。这种迫切的渴望输出价值观的过程,无疑会让人慢慢变得固执而空洞。到了最后,虽好为人师,却难为人师了。

人的本性,总是希望在比较中获得快乐。所以,大多良好的自我感觉,都来自于不自知和不自省。比起艰辛的通过奋斗取得成功和认同,好为人师可以让你在指点别人的瞬间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需要谨记的,在内心深处,你并不是真的想帮助别人,只是想证明自己而已。

真正愿意施以援手的人,往往更关注对方的感受。并不会以“师”的形象出现,而是会以“友”的形象出现。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向对方提出公允的观点。在需要时默默相助一臂之力,意见被采纳也不会挟恩求报,意见没有被接受也不会冷嘲热讽。如果以这种方式向对方提供帮助,你的意见会成为对方价值观的一部分,对方也会很好的接受。如果意见过于强硬,则无疑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他人之上,这就回到了好为人师最典型的定义了。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种对于他人的批评和指摘深深的根治在我们的本性之中。这种比较与俯视所产生的优越感也让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为之痴迷。坚信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往往就忽视了这大千世界无数的可能性,不同人世界观之间的差异被狂妄的傲慢所填平,妄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指导所有人的生活。道理都说破之后,事情本身就越发显得荒谬,但是隐匿于平常生活之中,我们却很难察觉。只有真正看着自己,才能发现这种姿势是如何的扭曲和可笑。

别在用眼睛去寻觅他人身上可以批评教导的地方,何不用同样的视角去审视一下自己?若能好为自己之师,想必又是一番柳暗花明。

��!]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