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交际小时代大学,考研,学习散文

你为什么会有孤独感?

2018-05-05  本文已影响36人  毅行er

【1】

今天,千年不刷QQ的我看了一下QQ,高中好友徐冠向我抱怨,他说他觉得很孤独,就是在那种尽管周围有很多人,每天沉寂在人际交往中,可是依旧有种孤独感

他很烦躁,即将大四毕业的他现在各种聚会,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独处的时间基本上就只有睡觉的七八个小时。

我问他:你整日地聚会,你整日与朋友待在一起是出自内心的快乐吗?

他说:不是,我只是不想被孤立,和他们在一起玩乐只是不想扫他们兴,实际上我也讨厌聚会,他们根本不懂我。

你为什么会有孤独感?

【2】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可能就这样单独的存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讲我们都拥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所以我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团体里,渴望有种归属感,哪怕这个团体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我们也会迁就,我们会隐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假装欢心地回复团体成员的盛情邀请,一句“好啊”,一个“微笑”就将我们自己出卖。

尽管我们听过太多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是事实上我们真正面对抉择时,又畏畏缩缩地选择了从众,开心吗?不,违背内心的意愿,从来就不会开心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在一个电梯里,几个实验配合者全都背对门站立,观察新上来的实验对象会面相哪里。

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在一个小道上,实验配合着走到一块地上有阴影的地方都会选择跳一下,仿佛空中有什么阻碍需要跳过去(实则什么也没有),观察被实验对象会怎么做。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很有趣。前者多数人会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背对门,而不是我们惯常的面对们站立。后者大部分实验对象先是发呆疑惑表情,然后也跟随实验配合者,跳一下阴影处过去。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外界因素成为左右我们内心的选择的一个重要的障碍。我们那么辛苦地合群,只是为了不被孤立。

中国古代有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做“普通的林”,而不是鹤立鸡群的“这一个”。枪打出头鸟,我们那么辛苦地从众,也是为了更安全。

你为什么会有孤独感?

【3】

在团体中,我们能学到合作,学到技能,学到知识,这样优势不可否认,但是一旦选错了团体,我们将是极为不幸的。

不知道你有木有这种感受:明明不喜欢某项活动,可是团体某些成员再三邀请,你还是不忍拒绝,去了违背自己意愿的活动。

在活动中,你尽情的展现笑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后,你应该审视自己,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吗?

现实是没有人懂你、了解你。

电影《狗十三》中的女主,随着经历的丰富,她逐渐学会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成人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法则,懂得了带上面具去示人,得到了人们的夸赞,自己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距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

我们虽处在人群中,但是却找不到懂自己的人,虽不孤独,内心却充斥着孤独感。试问,这种社交真的有意义吗?

你为什么会有孤独感?

【4】

越长大好像我们的朋友越少。

发小随着专业方向不同和距离,每次见面只能咀嚼着回忆千百遍的童年;中学同学好像也因时间和距离成了我们人生中的过客;大学同学?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挚的友谊存在,但此阶段的友谊已经被渐渐和利益挂上了钩,大部分是塑料情。

曾经何时,我们试图去追忆往事,重拾那些逝去的真挚的友谊,单纯的美好,可是得到的也仅仅是虚妄的回忆而已。梦醒,我们还要回到现实。

大学里,总有一部分人“不合群”,他们独自上课抢前排,独自吃饭,独自上自习,独自报兴趣班……生活好像忘记了这部分人,他们消失在集体中,孤独地存在着。

但是,每次成绩出来也往往出现在成绩单前排,娱乐晚会上这些人也成了关注的焦点,此时的他们仿佛造物主突现送予人间的,成就把他们送至大众眼前。

事实上,但凡有成就的人,往往曾经或者目前都是孤独者,一个人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惧人言,不畏将来,默默前行,踏实稳重。

所以,前行的路上注定是一个人行走的,如果有个人陪伴的话,那一定是另一个你,学会提早面对孤独,学会独处,抛弃虚伪的交际,提升自己才是最根本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